据山东省纪委监委,7月11日下午,山东省纪委监委召开全省纪检监察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夏红民出席。
会上,与会同志集体观看了两部警示教育专题片。其中,《错位政绩观下的膨胀私欲——王希静严重违纪违法典型案件警示录》,深刻揭示了青岛市李沧区委原书记、一级巡视员王希静因政绩观错位、权力观扭曲最终沦为阶下囚的心路历程和惨痛教训,警诫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事业观,不慕虚名、不耍特权、不贪享乐,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另一部《铸剑——纪检监察干部严重违纪违法典型案件警示录》,通过深入剖析近年来山东省查处的9名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和思想蜕变过程,教育全省纪检监察干部坚决摒弃进了纪委监委就是进了“保险箱”的错误认识,时刻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会议强调,全省纪检监察领导干部要从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中汲取深刻教训,引以为戒、警钟长鸣,以上率下、示范引领。
上述会议中作为典型被单独做成警示教育片的王希静已不是第一次因政绩观错位被公开通报。
王希静1964年2月生,山东桓台人,曾在山东淄博、青岛两市任职,2010年援藏任日喀则地委委员、日喀则市委书记,2013年回到青岛任李沧区代区长,次年当选为区长。2016年,其任李沧区委书记,并于2年后任一级巡视员。
2021年8月,王希静任上被查,2022年1月被“双开”。
“双开”通报称他“政绩观错位、权力观扭曲,贪图虚名、弄虚作假,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擅权妄为、急功近利,盲目铺摊子、上项目,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公开报道显示,在担任李沧区委书记期间,王希静曾力推建设青岛国际院士港,他曾提到,2021年,力争青岛国际院士港产值达到千亿元、利税50亿元。
2021年4月,山东省委主要领导来青调研时曾在院士港主持召开座谈会指出,“要搞清楚院士港是什么、谁来办、怎么办”。
被查后,王希静已多次被公开通报。
2022年9月,中纪委对10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进行公开通报,其中提到王希静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乱作为假作为,违规收受礼品、礼金,安排使用公款购买、装修别墅供个人招待使用问题。
通报称,2017年至2020年,王希静盲目追求财政收入“过百亿”目标,要求职能部门虚增财政收入、编造虚假数据,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为追求政绩,未经可行性研究论证,要求多家国企举债投资,强行推进某建设项目,造成大量建筑空置浪费。
王希静还因刚刚当上区长时就违规安排2人专门负责照顾其饮食起居被通报。
2022年4月,山东通报5起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其中提到,2014年2月至2021年8月,王希静先后违规安排2人专门负责照顾其饮食起居。2016年下半年,王希静违规安排使用国有资金购买装修别墅1套,供其个人招待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1月,王希静刚刚当选李沧区区长。
2022年12月,王希静贪污、受贿一案已宣判。他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九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九百万元。
其涉案金额超一亿。法院审理查明,他非法占有公共财物共计人民币7240万元,非法收受相关人员给予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3975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