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龙口一中向前迈了一大步,实现优生突破和大面积上线“双丰收”。
在刚刚闭幕的全省普通高中校长全员培训班上,作为8名发言的代表之一,龙口一中校长林允修代表烟台市县域高中所作的《摒弃零和思维 寻求多向发展 努力开创县中突围新思路》发言,向大家揭示了学校师生奋力拼搏、背水一战、突破困境的曲折历程。
发展总是曲曲折折。前几年,有130年校史、曾创造辉煌业绩的龙口一中同样遭遇了县中发展的困境:优质生源流失问题。如今,不到两年时间,龙口一中正视问题,迎难而上,打出了“求同存异、并行发展,优化结构、多元发展,主动延伸、协同发展”战术,全力向生源竞争、办学固化、学段壁垒等三个突出问题发起攻坚。
突破生源竞争:
求同存异,并行发展
生源和师资,尤其是生源问题成为县中困境的“首要”。2021年8月,新一届龙口一中领导班子将解决生源问题、减少优秀生源流失作为打一场翻身仗的“第一份作业”,发挥资源优势,使出浑身解数,全力化解生源隐患问题。
然而,事实依然“残酷”,付出的心血和努力,没能收获理想中的果实。2022年中考招生,生源仍在流失,而且呈愈演愈烈的态势,让这个高中教育的新兵———校长林允修有了深深的挫败感。
问题到底在哪里?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调研,有着民办学校教育经历的林允修突然感悟到:“生源竞争,公办学校自然不自然地将民办学校当成了竞争对手,采取的做法是针锋相对,而没有深入研究,没有反思原因,更没有拿出行之有效的策略,缓解这种竞争压力。”在林允修的带领下,学校各层面开展大讨论,深度分析公办、民办学校的各自优势和不足,摒弃“零和”思维,寻求多向发展。
接纳是改变的开始。在与多家民办学校的接触考察中,林允修体悟到“存在即合理、发展即价值”的道理,感受到双方在文化建设和精细管理上的明显差距。
理念上厘清了,就有了改变的动力。与同行为伍,学习是核心。民办学校文化建设引领和科学精细管理,给了林允修灵感和启发。为此,学校广泛讨论,确立了“一体两翼、四轮驱动、赶超发展、振兴一中”的总体工作思路,全面实施“规范管理教育月”“精细管理推进月”“课堂教学研究月”“全员包生导师制”等系列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实施“感动一中月度人物”及年度榜样教师、优秀班主任、教学标兵、优秀备课组长、爱岗敬业标兵评选等序列活动,落实关爱教职工制度,调动和激扬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突破办学固化:
优化结构,多元发展
在校生5500多人、教职员工650多人,一个大校如何管理,使其产生最佳效能。
之前龙口一中实施“分区管理”架构模式,即一校分三区,教学独立、相互竞争、并行发展,在原来普通高中教学出口相对单一的背景下有着独特优势。但新高考由“二元”(文理)转为“多元”(六选三),“分区管理、大校化整为零变小校”的教学管理架构显然“水土不服”。在林允修看来,大校具有“集中资源抓培优拔尖、整合资源搞选科走班、统筹资源做分层教学”的巨大优势,改革学区制释放大校优势,有效应对新高考。
2022年暑假,龙口一中上上下下忙活起来,完成了教学组织架构的改革调整,将原来的学区管理架构调整为级部、学部管理模式,形成“三级一部”的整体管理格局。高三级部主任杨益富表示,实践来看,调整后的教学架构,减少了教学管理层级,提升了教学管理效率,教学层次更加明确,分层次教学实施更加精准,为所有学生投放了更加适合的教育。
另一个大动作是调整优化部门设置。学校将原有15个部门整合为7个,进一步充实壮大教学一线队伍,有效为教学松绑减负,服务教学更有序,赋能教学更有效。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脱胎换骨”式的改革,在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教学中心,质量第一”不动摇的基础上,在全校上下营造出“教学中心、尊崇学术”的教研氛围、学术氛围和“师生利益至高无上”的舆论导向。
《龙口第一中学教师绩效实施方案》《龙口第一中学部门工作执行力和业绩考核办法》《龙口第一中学级部(学部)工作考核办法》《龙口一中领导干部民主评议和绩效考核制度》《龙口一中日常教学常规及考核办法》等一揽子制度,建构起涵盖从干部到教师、从级部(学部)到部门、从教学到其他各项工作的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以教学为核心的各项工作得到全面理顺,工作运转有序,执行力明显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得以全面激发。
有效机制,换来了教学成绩的大幅提升。记者了解到,本学年,在烟台市组织的3次统考中,龙口一中都实现了优生培养和大面积上线“双提升”,对比中考入学成绩,实现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并在烟台作了2次典型发言。值得一提的是,在烟台市各年级历次统考中,龙口一中均有学生进入烟台市前10名(共计10人次),创造这一极其优异成绩烟台市41所普通高中仅有3所,特别是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龙口一中崇实学部高一年级李宇轩同学以总成绩679分高居烟台市第1名,这是近年来龙口尖子生首次在烟台市统考中夺魁。
学科竞赛再现佳绩。2022年学科奥赛,龙口一中4学科共有26人次在全省获奖,尤为突出的是数学15人获奖,分区赛阶段,崇实学部18名学生参赛15人获奖,其中高二年级的童麟翔同学以全省第10名的优异成绩获得省一等奖并入围省集训队,他是17人中唯一一个来自县级高中的学生。决赛阶段,童麟翔发挥稳定,最终夺银。
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是教育教学的关键。目前,学校先后有英语、政治、地理、化学学科入选烟台市学科示范基地,地理学科入选烟台市课程基地,2022年10月被烟台市教育局评为烟台市首批特色高中。今年1月地理学科获评省级高中学科基地,是学校推进学科建设,构建“省、市、县、校”四级学科建设体系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将进一步助推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对学校乃至区域学科建设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突破学段壁垒:
主动延伸,协同发展
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是高考教学改革的根本要求。素养的形成是一个过程,不可急功近利,更不能靠短时间“突击”。
久久为功。作为一名高中教育的新兵,林允修对新高考下功夫研究,悟到了新高考“反套路”“反刷题”的道理。他说,其实,新高考带来的教学改革涉及到基础教育各个学段,要从系统性、整体性来谋划突破。作为普通高中,面对新课程、新课改,不应仅仅停留在自身的教学变革上,还要担负起引领整个基础教育向新高考改革方向迈进的使命。
教育本是一体的,小学、初中、高中教育贯通,才能为学生成长打下坚实基础。从基础教育迈进高中教育,再从高中教育延伸到基础教育,这个高中教育的“新兵”将高中教育的视角和视野投向了基础教育,围绕学术引领和携手共育两个“金刚钻”,探索打通全学段贯通之路。
目前,在各学科高考学习研究中,龙口一中的教师们不仅探究新高考考什么、怎么考,而且还花心思和精力“攻关”上游学段———初中和小学,引领初中和小学段教师顺应新高考精神转变教学思维,勇于进行教学改革与调整。
今年2月,全市初中数学教师齐聚明德学校,进行寒假集体研修活动。龙口一中数学教研组长张晓燕作了现场交流与分享。她以《高考考查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为题,从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特殊与一般思想、有限与无限的思想和或然与必然的思想七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使教师对高中数学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日后教学提供了指导。
“携手共育”,是龙口一中突破学段壁垒的另一途径。每周末,学校优秀教师都举办竞赛学科兴趣班公益活动,为具有学科特长的初中学生进行辅导。
努力付出,换来可喜成果。在2023年高考中,龙口一中实现优生突破和大面积上线“双丰收”,迈出了一大步。路漫漫其修远兮。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家长的期待,就是龙口一中永远前行的不竭动力!(崔凤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