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街道通过建立社区基金,以社区需求为导向,以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以实施公益服务项目为载体,联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方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治理,聚焦社区公益小切口,激发社区服务新动能,推动城市基层治理创新发展。
建好
党建引领全域发动
使治理资源充分汇聚
东城街道辖区面积192.8平方公里,人口27.8万,辖31个社区,164个居民小区。作为全市人口密度最高、体量最大的街道,具有管理体制庞大、居民利益诉求多元化等特点,在基层治理、城市管理方面有着诸多的困扰和问题。
面对辖区庞大的服务人口,单一化、低层次的行政管理手段和公共服务质效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高水平生活期待,为民服务的实效性、专业性、精准度怎么去提升?社区建设主体及社区治理资金来源都需多元化的问题该怎么解决?
群众利益无小事,居民诉求大于天。围绕众多社区需求,东城街道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在2020年9月10日举办“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社区基金助力社区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后找到了能妥善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成立东城街道社区基金。
2020年11月17日,“多元参与·共建共享东城街道社区基金启动仪式”在东营市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举行,东城街道率先在山东省成立第一支街道社区基金,建立起政府搭台、社会出资、居民参与的运转体制,探索可持续的基层创新治理模式,逐步设立社区微基金25支,青少年专项基金1支,从政府财政资金支持、线上线下募集、公益配捐计划、公益活动创收等多层面采取措施筹集资金,合计筹集资金200余万元,促进了社区资本积累,构建起社区资源供给的“内循环”。
管好
专业运作精准服务
对急难愁盼回应有音
成立了“社区基金”仅仅只是第一步,后续的管理运营和有效使用才是社区基金发展的关键。东城街道不断探索社区基金的资金筹集、资金管理、项目运营、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成立包括捐赠人代表和社区居民代表的基金管理委员会,制定东城街道社区基金管理办法,编写《东城街道社区基金操作管理手册》《社区基金战略规划监测报告》等制度文件,促进社区基金规范化运营。开展“反哺馈源”行动,基金赋能支持社会组织,社会组织进行公益活动创收后将所得部分收入捐入社区基金,推动社区基金良性运转、持续发展。组织“居民金点子征集”活动,开展“公益项目大赛”,推出“社创+”“邻里+”计划,通过专家评审、居民投票的形式决定支持哪个项目、用哪个机构,以市场化途径优化服务供给,以项目化运作回应群众需求,有针对性地实施了“缤纷亲子园”“悦邻里·裁缝铺”“社区美容师”“情暖夕阳红”“楼道创口贴”等一批覆盖广、受益多的社区服务项目,有效解决急难愁盼的民生难点问题。
社区基金设立以来,共签约落地“社创”计划项目28个,支持开展“邻里+”计划居民公益项目206个,涉及“社区文化、社区互助、社区环保、社区安全、社区协商、社区创业”六大方面,共参与社会服务3000次,服务辐射居民10万余人,涌现出“海河-夜鹰行动”“辽河-萤火虫照亮平安路”一批治安典型、“辉煌-童梦花园”“恒大-百果园”等社区绿化典型,培育出“金水大妈”“老班长志愿服务队”“乐和调解队”等有影响力的居民自治品牌。
用好
多元参与共建共享
让社区发展未来可期
社会治理的责任在政府、活力在社会、潜力在市场,东城街道社区基金构建了全民参与、全民治理的“内生式”社区治理发展模式,拓宽社会资源嵌入社区有效渠道,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创新转变、从“造血”到“续血”的持续发展。
安慧南区东北角,有一处300平米的空地,闲置多年,荒芜不堪,不仅成为卫生死角,而且造成了资源浪费。在工作中,社区工作人员发现很多老年人喜爱种菜、种树,苦于没有合适场所发挥所长。怎样拓展高龄、独居老人的服务内容?社区党委带着这一问题,从细微处入手,计划把这里打造成“爷爷奶奶”微景园,扮靓社区环境、充实老年生活,推进“以老助老”互助养老模式在安宁社区落地生根。打造“爷爷奶奶”微景园项目,项目上线社区基金平台,打通了多元筹资筹款渠道,获得了5508.72元的资金支持,也充分融合“五社”力量,带动共驻单位、社会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约100余人参与共建美好社区。居民在这里开展“亲子创意涂鸦”,参与认领微景园的种植与管理,开展“小农夫”活动,制作园艺科普墙,社区闲置公共空间摇身一变,成为小区老年人的“游乐园”,孩子们的“植物园”,更是“老少共融”的“幸福园”。
府前社区是东营市典型的以老旧小区为主的城市社区,整个社区11000余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就有3996人。社区老年人大多生活节俭,主动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并不强。为了能让社区活起来,府前社区转变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切实解决社区老年人吃饭难的实际问题,扩大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有序参与,实施“幸福包子铺”社区微基金为老助老项目,采取社区“共享大包”的方式,把社区与居民绑定在了一起,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兴趣,实现了单纯的消费者到主动的参与者、销售者的转变。由社区基金作为项目资金支撑,充分整合了社区慈善资源,自项目开展以来,共有10余家共建单位和社会组织响应“幸福包子铺”为老助老项目,他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捐赠金额共计2万余元,共带动50多名志愿者参与,项目实行每天365个蒸包的公益模式,其中300个以低于市场价优先卖予社区老年人,所得收入注入社区微基金,用于之后项目开展,剩余65个蒸包免费提供给在府前社区登记的困难老年人,有效畅通社区基金“内循环”,探索出一条“商业+公益慈善+志愿服务”的为老助老新模式。
截至目前,东城街道社区基金共上线“陪伴是一种幸福”“同兴花园”等102个社区治理项目,带动7236人次参与募款,对内凝聚了邻里,对外联动了资源,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社区事务探讨和社区治理中,居民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加强,社区成为人人向往的“幸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