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27日,以“人工智能时代:构建交流、互鉴、包容的数字世界”为主题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在济宁市曲阜尼山召开。数字文明对话正迈着铿锵步伐向“尼山”走来。
地处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带的济宁,望历史,是承载千年儒家文化的孔孟诞生之地,见证古今河畔经济繁荣的运河之都;看未来,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培育、港航物流枢纽地位显著提升、传统文化传承利用形成亮点的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在这里,贤思圣人正与智慧科技“对话”,探索文明合作,共赢数字未来的无限可能。
俯首为民生 数字政府增福祉暖民心
嘉祥县为民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通过“无证明城市”系统,为没带身份证和营业执照的办事居民调取电子证照,当场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全程不到半小时。
目前,济宁市通过重点建设“爱山东”“山东通”两个平台和一体化大数据资源体系,全市1.6万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打造了“军人退役”“新人婚育”“项目开工”等85个“一件事”服务场景,政务服务转型为智能便民服务。以数字赋能为驱动,开展破除数据壁垒专项行动,先后归集53个政府部门、42家企业99亿条数据,打通55个国家和省业务系统,迁移整合31个移动政务服务渠道。
惠民方面,针对“一老一小”、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领取惠民补贴不方便等难题,创新实行“大数据采集——数据比对——自动发送”的静默认证方式,348万名惠民补贴人员实现待遇补贴“无感知、零打扰”。
“证明格式不一”、“部门间互不认可”,针对群众办事找不到开具方、反复跑腿等堵点难点,今年以来,重点打造的“两张清单一张网”电子证明服务体系,形成政务服务类和社会服务类两张清单,整合人社、民政等8个领域数据1.2亿条,织密线上开具一张网。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具电子证明35万张。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在汶上县辛王庄社区,网格员可以在监控监测到电动车进入楼道、汽车挡住消防安全通道等违规行为,通过大数据平台自动发送预警的信息,第一时间处理辖区内的安全隐患。
济宁市正积极探索“大数据+网格化”的基层治理新模式,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2022年,全省智慧社区考核成绩位居全省第1位。建成“城市大脑”,形成“济宁市城市运行全景图”,基本实现“一屏观全城”。
手可摘星辰 济宁“智”造起势腾飞
在济宁,山推股份通过建设大数据平台,打通产品研产供销服财全生命周期数据,工作效率提升50%以上。太阳纸业引进工业机器人,建立智能立体仓库、废纸分拣自动设备,实现生产车间无人化……如今,一批又一批数字化改造示范企业在济宁市不断涌现。
其中位于济宁邹城的珞石(山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迄今为止国内在机器人领域唯一一家同时覆盖工业机器人跟协作机器人两大品类的公司。目前帮助了2000多家客户实现了自动化生产运营,涵盖汽车零部件、3C电子、自动缝制、医疗等行业。
数字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的支点,无数实体企业在浪潮冲击中从“汗水型”加速迈向“智慧型”,济宁制造转为济宁“智”造。
当前济宁已初步形成集电路、机器人、智能终端、汽车电子4条产业链发展格局,拥有晶导微电子、康姆微电子两家省级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公共服务平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累计培育27个省级高端首版次软件、5个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2022年济宁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完成营业收入510.17亿元。
同时,济宁的工业互联网也在蓬勃发展,获批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项目2个,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3个,其中济宁高新区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数字化转型提升试点项目”,全国仅22个。累计培育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12家,推动3000台高价值工业设备上云上平台,5G、企业上云、人工智能+等创新应用案例数量均居全省前列。
水可载重任 智慧港航通江达海
今年4月,近500吨白刚玉在梁山港陆续装货,发往福建。梁山港航道升级后,龙腾磨料磨具公司首次通过水运配送产品,运输成本较之前大大降低。
近年来,济宁市聚焦发挥大运河“黄金水道”作用,加快内河航运提档升级、全面振兴一体,推动港航建设、物流贸易、港产城融合更好融入国内大市场服务,国内大循环2022年全市港口吞吐量达5844万吨、增长27%,占全省内河航运70%超越部分沿海大港稳居全省第5位、内河港口首位。
河道有“至”亦有“智”。济宁出台《“港航污染防治智能化提升年”活动方案》,研发运行港航环保“云监测”平台,指导13家港口完成三级平台智能化升级,使港口向智慧型与数字化发展。
如今,济宁市正力争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65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2万标箱,进一步打响“济宁港航”品牌,全力打造中国北方内河航运中心和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
云端游济宁 数字文旅新体验
在美丽的太白湖畔,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市博物馆、市美术馆、市杂技城气势恢宏,济宁市以“四馆一城”为文化中心,构建了遍布城乡、均衡发展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
走进济宁的图书馆,群众不仅能享受24小时自助图书服务,还能体验多功能自助办证机、超星AI智能图书馆机器人、自动分拣系统、智能书架、瀑布流电子借阅屏等一系列“科技感”满满的服务设施。目前全市13家博物馆开展数字化建设,12家图书馆拥有数字化资源。
轻点屏幕,便能与圣人孔子进行“云端交流”,曲阜孔子博物馆内,“夫子问答”等交互、虚拟体验设计,使观众不再仅仅是看文物,取而代之的是互动式亲身体验。三孔景区内,智慧三孔MR数字文旅融合体验项目采用领先的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与声学技术,成为全球首个正式上线运营MR景区混合现实体验项目的景区。
历史文化名城曲阜,是全省唯一的“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试点,也是全国第一家区域性的文化和科技融合工作试点。
微山湖旅游区推出的“智慧导览”特色功能,通过“手绘地图+精准地图+智能AI助手+语音播报”技术,游客可用手机浏览微山湖旅游区景区全貌。
邹城市依托“一部手机游邹城”小程序,实现两孟、峄山、上九山、康王谷花世界、明鲁王陵景区等5家4A景区的导游导览、全景VR展示服务。
此外,市博物馆、李白纪念馆、兖州区博物馆、邹城市博物馆等精心打造藏品数字化展示,建设了网上VR全景展厅,通过LED屏、视频影片、AR等数字化技术,为无数参观者打造沉浸式体验。
在这里,“济宁公共文化云”平台已发布文化服务资讯1600余条,在线开展文化活动介绍230余次,非遗作品及相关资讯220余项,线上教学视频240余个课时,可预约场馆16个,为群众提供了一站式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平台。2022年,“济宁公共文化云”平台服务项目上线“爱山东”App,群众可以通过客户端轻松实现入馆预约、活动报名、活动教室预订等服务。
济宁文旅产业正以更开放、更智慧的姿态拥抱世界,加速各旅游景点文化与科技融合,打造“上云端游济宁”的数字文旅新体验。
有“云”千里来相会,“尼”与AI共迎未来。济宁正在向世界展示传统文化与数字科技融合发展的无限可能,展示自身独特的文化自信与文化品格。让我们期待,在尼山这片钟灵毓秀的文化热土上,在“人工智能时代:构建交流、互鉴、包容的数字世界”的对话主题中,共同见证“过去”与“未来”相逢,“传统”与“现代”相融,一个更加智慧的千年礼仪之邦向我们阔步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