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山东 > 正文

点赞潍坊“三个模式”,听听大咖们怎么说

2023-06-14 10:33:39 来源: 网易潍坊 举报
0
分享到:
T + -

6月10日上午,以“三个模式”为引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座谈会在我市举行。来自国内知名研究机构和高校的“三农”领域专家学者作了精彩的主旨发言。大家充分肯定潍坊在拓展创新“三个模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取得的成绩,并结合各自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三个模式”的时代价值和创新路径,为潍坊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精准把脉、出谋划策。

  传统的“三个模式”较好回答了“时代之问”,创造了中国北方地区“现代化起飞”阶段的典型模式。

  在潍坊,我们看到,积极有为的地方党委政府主导建立了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并将政府信誉注入到地方农产品品牌中去,极大降低了农户的资本门槛和市场风险,使小农户接上了大农业。比如寿光鲜食蔬菜加工程度浅,政府就推动产业链水平整合,建立完善的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体系;诸城禽肉加工程度深,资本密集,政府就推动贸工农一体化,扶持龙头企业。这样,分散的小农户就挂在了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上,解决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衔接问题,达成第一产业内部较高劳动生产率。

  在此基础上,潍坊大力推进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涉农生产性服务业三次产业融合,通过产业链条整合吸纳大量分散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充足就业机会,在社会总财富水平增长的同时,使农民可以分享整个涉农产业链条的利润,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形成各具特色的发达县域经济,在保证合理城镇化水平的前提下,农村没有出现衰败。三次产业形成完整闭环,保证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这种城乡一体、三次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刘易斯过程”,在经济发展理论和政策设计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新时代的“三个模式”,要在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方面交出满意答卷,要回答“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之问。

  新时代的“三个模式”,应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它既包括物的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应实现县域全域振兴,要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促进发展要素、各类服务更多下乡,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在实现县域全域振兴方面走在全省全国最前列;要实现城乡融合,这种融合状态不是传统的农村,也不是传统的城市,而是兼具城乡要素性质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新的生产生活共同体、新的社会组织运行方式、新的治理方式和治理体制。

  海岱农耕,闻名华夏。潍坊模式为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乃至中国整体的现代化事业提供了一个典范,走出了一条新路——农业的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必由之路。潍坊农业产业化对中国现代化事业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为农业、农村产业化发展再创新、再创造。

  中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很多农村地区尚处于半自然经济状态,在整体上还没有进入工业化阶段,而乡镇企业崛起和农村地区的工业化并没有给农业农村的转型升级带来实质性的促进和改变。这是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不同于西方工业化国家之处,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最大挑战和亟待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潍坊走出了新路,就是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必由之路。潍坊的农业产业化模式有三个创新之处:一是创造了高附加值农产品,打破了“谷贱伤农”痼疾,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粮食、蔬菜、畜禽、花卉、苗木、果品等,大大提升了潍坊农业的效率,在同样土地上创造了更大价值,获得了城市工业化的红利。二是科技赋能,潍坊用最新的农业科技、管理方法扩展延伸产业链,进一步提升附加值,造就了高效农业,形成了品牌优势。三是制度创新,推行土地流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联产承包制对农村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上的制约,为高效农业提供了制度保障。

  土地流转仍然无法为长期投资提供基本的、长远的土地制度保障,这也是未来潍坊需要探索突破的制度瓶颈。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到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和视察山东时,两次讲到“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充分肯定了潍坊“三个模式”。今年也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出30周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挖掘“三个模式”的经验宝库,把潍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成果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复制,更好地指导全国“三农”工作。

  30年前,潍坊探索解决了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的脱节问题,为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开辟了道路;探索解决了农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为巩固和完善农村制度,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开辟了道路;探索解决了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的一系列卡点堵点问题,为农业农村发展增添了潍坊创造。

  30年来,潍坊以解决“土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解决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以种业振兴和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为重点,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统筹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为乡村振兴打造了齐鲁样板的潍坊样本。

  三个模式怎么提升?

  以“制造强”推进农业装备强。潍坊是农机制造大市、强市,被誉为“中国农机城”。要充分发挥潍坊机械制造的优势,大力发展智能农机、智慧农机,加快实现农业装备强,为农业强市建设提供支撑。

  以“人才优”推进农业科技强。潍坊已经成为我国农业人才的集聚地。要进一步营造引才、育才、用才的良好政策环境,把农业科技人才优势变为农业技术领先优势、产业竞争优势,为农业强市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以“儒家文化”铸魂“和美乡村”。要充分吸收儒家文化的精华,传承和弘扬优秀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把“和合”理念和绿色发展注入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全过程、全领域,加快建设人和村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以“数字技术”抢占农业农村现代化制高点。要抓住这场科技革命的时代机遇,强化数字化赋能,释放数字化红利,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和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以确保粮食安全为底线筑牢现代化强省的根基。潍坊作为粮食主产区要树立大食物观,既要保粮食面积、产量双稳定双增长,也要保其他重要农产品的稳定生产和供应,为现代化强省建设守好底线、筑牢根基。

  中国农业各地农田特色鲜明,潍坊是个合适的创新实验地。我们立足山东省实际需求与产业发展特色,主粮作物研究聚焦小麦、玉米,同时开展一年生及多年生经济作物研究。

  目前,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及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拥有世界一流的研究设备,已建成作物育种、生物技术、生物信息与大数据分析、生物微观结构、质谱分析、单细胞组学和单分子分析六大公共科研服务平台。构建了院士领衔,杰青、长江为两翼,中青年骨干为主体的雁阵人才团队,已建37个课题组、团队。2022年研究院被授予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我们的目标是科学技术创新实现国家战略。盯牢“菜篮子”“油桶子”“金饭碗”,发展大宗蔬菜水果及设施农业、潍坊市瓜类重点实验室,建设潍坊市油料作物重点实验室、潍坊市大豆玉米分子设计育种与带状复合种植重点实验室,创新小麦第三代杂交技术、小麦及特色玉米的丰产稳产技术体系。

  农业现代化是智慧农业、数字农业,农业的新业态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我们把实验室搬到地头,把论文写在田间,促进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我们积极进行交流和培训,举办的峡山科学会议,覆盖现代农业科技的重要领域;分子育种研修班已举办两期,培养来自科研院所、种业企业、大学的学员89人。

  研究院建设目标是为中国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聚焦国家战略、成为国家队一员、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科学技术研究取得原创性世界性重大突破;多个作物精准设计育种(育种4.0)进入国际领跑行列;全球现代农业科技人员聚集地、集散地。我们将办好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及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为潍坊“三个模式”和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三个模式”的主要经验是以农民发展为中心的产业化,即有成千上万小农户参与;是以市场机制为驱动的产业化,即基于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优化资源配置和生产结构;是以农户分工为路径的产业化,契合了种植业向“二八格局”转型的方向,即20%大户生产粮食等大宗农产品、80%小户发展高效特色的高值农业,实现大户小户共同富裕。

  去年暑假,我们组织了百人团队,在潍坊农村进行了千户以上的大型调研。研究的主题是两个:土地托管、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与需求,发现了不少之前没想到的情况。

  在制度创新上,建议潍坊应继续提升主要农产品的产业集聚水平与质量、提升社会化服务质量;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完善并发展以种田能手为主体的土地托管;发展农户营销组,让所有农户从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得到更大利益。

  在技术创新上,建议应大力推广适宜的生物技术、数字技术、装备技术、生态技术。其中数字技术要聚焦大田作物和设施农业实际存在的问题和农民需求。另外,政策创新和投资创新也很重要。

  “三个模式”区别于其他模式的地方,最显著的是农业产业规模大,潍坊形成了粮食、蔬菜、畜禽、花卉、苗木、果品、种子、农机等8大优势产业集群,用全国1‰的淡水、1.7‰的土地,贡献了全国6.4‰的粮食、16.8‰的蔬菜,是全国最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

  之所以能取得上述结果,关键的解释变量在于:农业产业化、贸工农一体化和产城村共融发展。其中,农业与工业融合(农业产业化)、工农业与城镇化融合(产业发展以城镇化为载体)、城市与乡村融合(农村社区化),又是“三个模式”区别于其他模式的地方。

  “三个模式”结果变量要升级,目标是从做大农业产业规模向做强农业产业质量转型,初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包括物质现代化(做大规模和做好分配)、精神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等。路径上,要在党建引领、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前提下,不断优化农村的营商环境,打造以农业科技创新、现代种业、智慧农业和社会创新为驱动的升级版;依托潍坊国家农综区平台,继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从“三个模式”以往的经验看,最关键的是从制度上释放市场活力、激发社会活力。具体而言,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的作用,比如潍坊有很多职业技术学院,可以依托它们加大农业职业人才培养、职业农民培训,加快农民的现代化;长远看,可以考虑创办一所综合性农业科技大学或相关农业大学的分院,为“三个模式”源源不断注入科技创新动能。应抓住数字化机遇,提高“三个模式”的数字化程度;应改善营商环境,特别是农村的营商环境,为“三个模式”的转型提供基础;发挥齐鲁文化优势,提升乡风文明。

  当前,我国正处于乡村振兴战略第二步的开启之际,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之时,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潍坊市“三个模式”需要尽快从1.0版本向2.0版本转型。

  大城市和大农业并存,大工业、大农业并进,城镇化、逆城市化并举是山东省情,也是潍坊的显著特点和独特优势。潍坊有条件更从容地全面综合进行城乡布局,克服城市与农村割裂、工业与农业脱节、城乡非此即彼的被动局面,发挥大城市、大农村并存,城乡互补的显著优势;发挥大工业、大农业并进,工农互促的显著优势;发挥城镇化、逆城镇化并举,要素互融的显著优势,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子来,用这条路子更好实践我们党的创新理论,更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制度优势。

  长期以来,农村总被视为不得不大量投入却又很少有回报的“穷亲戚”和“扶贫对象”。但浙江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千万工程”,如今的浙江农村已由接受帮扶变为了内生发展,摆脱了消极弱势,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造富源泉。这对拓展创新“三个模式”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构建“经营乡村”的政策制度体系。过去,推进农业产业化,强调用发展工业的思路来发展农业;未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用经营城市的理念去经营乡村。其实城市也并非天然的可经营对象,而是经由一系列政策和制度供给被改造成为适合经营的对象,才产生巨额财富的。

  以“超越村庄”的片区化发展,构建新型农村生产生活共同体。将开发建设的成熟经验、充裕的社会资金供给、农民改善生活条件的强烈愿望、党委政府积极的行政作为,充分结合起来,做大农村对接承接要素资源的“蓄水池”“变压器”,找到“催化剂”“引爆点”“药引子”。我们要强化功能区划,在原有的县-乡-村行政区划体系基础上创新“城乡融合支撑点”,以此全面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农民居住生活条件,提升农村地区负载产业和人口的能力水平,使农村地区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渠道、消化产能的重要阵地、经济建设的重要战场。

夏天 本文来源:网易潍坊 责任编辑:刘东_wf011
分享到:
跟贴0
参与0
发贴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房产
+ 加载更多新闻

【TED】怎么就你减肥比别人难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返回新闻首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