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济宁高新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全力保障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工作经费,以绩效管理4E标准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多方联动、促控并举,千方百计加快乡村振兴领域项目进度,规范资金支付程序。
部门协调强联动。围绕资金的分配、使用和监管,制定济宁高新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完善资金监管机制,严控资金使用范围,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做到资金使用更精准。由区城乡统筹发展局牵头,会同财政、建设、人力资源等相关部门就资金分配使用提出相关意见。在项目下达批复环节,由相关部门组成的项目调研组进行现场调查核实,深入村居、田间地头调研普查,确定项目需求方案、分析绩效成本效益、科学测算财政投入资源,并对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研判,由区农业农村委员会会议审定研究通过后方可确定相关项目。
日常督导促进度。济宁高新区建立完备的衔接乡村振兴项目库,千方百计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建立项目单位衔接资金支付副书记负责制,每个街道明确一名副书记,对项目从审批到竣工全流程跟进,将乡村振兴项目实施进度和财政衔接资金使用管理有关工作纳入重点工作日常综合督导范围。在2022年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支出进度和及时率保持全市前列的基础上,今年截至3月底,已下达市级资金300万元,区级资金385万元,主要用于乡村就业创业帮扶和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等。
突出过程重纠偏。明确项目支出监控的时间点和方式,根据绩效目标实现程度、项目进度、预算执行进度或绩效指标完成率等情况,实行“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以三色化的标签区分提高部门绩效指标的纠偏效率,督促各项目单位分析问题原因、及时整改纠偏,确保项目目标如期实现。
实时监控保安全。济宁高新区持续加强财政保障,围绕乡村振兴民生大事,把钱花在刀刃上,全面提升绩效监管。建立健全以事前绩效评估和绩效目标申报入库、事中运行监控、事后绩效评价和绩效结果应用为主的全生命周期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所有衔接资金均纳入直达资金管理平台,打造横向覆盖所有衔接资金、纵向衔接各个环节的管理体系,资金使用实现全程可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