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市建、管、用三项措施 让小博物馆发挥大作用
近年来,昌邑市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禀赋,坚持建设、管理、使用并重,质量、效益齐抓,着力打造博物群,建成国有综合博物馆1处、省备案非国有博物馆3处、各类历史文化展馆(乡村博物馆)140余处,让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博物馆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博物馆”力量。
突出地方特色“建好”,让博物馆“接地气”。统筹推进,合理规划。将博物馆建设纳入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抓好博物馆建设。出台《昌邑市乡村(社区)博物馆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对乡村(社区)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建设和管理等提出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充分挖掘红色文化、丝绸文化、渔盐文化等特色资源,采取单独建设、联合建设等形式,积极打造和培育特色博物馆,并支持一批符合条件的“乡村(社区)博物馆”挂牌开放。如昌邑市朱树屏事迹陈列馆与海洋科普馆被评为“省级海洋意识教育示范基地”,柳疃镇后官村史馆入选首批山东省“乡村博物馆”。因地制宜,示范引领。2022年,柳疃镇被确定为潍坊市唯一一个“博物馆小镇”建设试点镇,以此为契机,昌邑市将“博物馆小镇”建设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持续深化柳疃镇“三级共建+整镇推进+公众参与”的“博物馆小镇”建设工作模式,打造了柳疃丝绸文化博物馆、华裕茧绸文化博物馆等为代表的乡村博物馆群,同时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建设村史馆(乡村博物馆)72个,通过召开现场会、举办博物馆小镇建设成果展等形式,发挥柳疃镇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市乡村博物馆建设的整体提升。分类建设,加大扶持。针对不同属性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制定差异化的扶持政策,从人才、资金、业务指导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和培育。近年来,全市140余处历史文化展馆(乡村博物馆)累计投入财政资金4000余万元、社会资金8000余万元。总投资4.3亿元的博物馆新馆和文山森林公园项目正在建设中。创新乡村博物馆建设方式,在展品征集上,采取“众筹”模式,由群众提供展品,所有权不变,展示权归展馆,有效解决了乡村博物馆展品征集难问题。
激发创新活力“管好”,让博物馆“有人气”。完善管理体制。实行动态管理,完善管理运行规章制度。遵循“谁举办,谁负责”的运营管理原则,落实主体责任,从实际出发,健全博物馆藏品管理、公共安全、安保消防等规章制度,并向公众免费开放。建立指导服务机制,组织文博专家有针对性地深入乡村(社区)博物馆指导日常运营管理、活动开展等工作。健全激励机制。探索建立博物馆运行评估和社会评价机制,强化绩效考核,激发博物馆活力。将博物馆建设纳入镇街区科学发展考核,并把场馆管理运行情况作为博物馆建设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及时通报情况。同时,文旅部门定期开展博物馆日常运营管理评估工作,在各类博物馆陈列展览、开放服务、人才培养、运营管理等方面给予指导帮扶。鼓励社会参与。推动社会参与博物馆建设和管理,在科学保护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老党员、企业家、村庄“文化人”在挖掘整理乡村发展历史、民俗风情等方面的表率作用,带动群众广泛参与捐赠物件展品、日常运转管理和乡村文化活动等,进一步增强对乡村的热爱之情,从而积极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和乡村经济发展,让博物馆走近百姓日常生活,形成“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
推动文旅融合“用活”,让博物馆“添生气”。实施“博物馆+”战略,推动博物馆与文化、旅游、研学等融合发展,利用博物馆资源,为社会提供丰富多彩、个性化、多样化的文化服务,激活文旅新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让博物馆“活起来”。“博物馆+文化”,公共文化服务“添砖加瓦”。推进博物馆与城乡公共文化的设施相结合,整合资源,打造公共文化新型空间,纳入城乡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进一步完善多类型文化场馆融合、资源共享、互联互通、有效覆盖、特色鲜明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使城乡群众享受更加丰富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乡村博物馆的建设成为城乡文化的载体和平台,与博物馆配套建设的小广场、公园等成为城乡文艺骨干的舞台,广场舞队、秧歌锣鼓队等一支支文艺队伍相继活跃,激发了农村内在文化活力,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文化引擎。“博物馆+旅游”,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依托博物馆资源,串点成线,规划设计多条旅游线路,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不断丰富文化内涵,让“博物馆+旅游”成为乡村振兴、区域发展的内生动力。柳疃镇以丝绸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群,开发培育了柳疃特色文旅品牌,成为了聚人气、传文化、促发展的靓丽名片,催生了以丝绸文化为核心的工业旅游、研学旅游、艺术创意等乡村旅游新型业态,激活了昌邑市相关产业的发展。龙池镇突出红色文化,依托红色马渠等红色展馆,打响了“龙池红”品牌。“博物馆+研学”,打造课外趣味课堂。
依托各类博物馆开发“丝绸文化”之旅、“红色教育”之旅、“趣味农耕”之旅等特色研学旅游线路,让孩子们身临博物馆,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沉浸式体验养蚕缫丝、捻线就织的乐趣,体悟“一丝不苟”“岁月如梭”“子不学断机杼”等成语古语的真谛,感受诗意田园,学习农业知识,收获劳动智慧。丰富的文物资源让博物馆成为众多中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延伸。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房产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 125483美乌高层互呛,金一南:乌克兰目前没有更好的选择
- 222153马来西亚选手第一次在中国吃月饼哽咽了
- 321905美国会众议院投票通过3亿美元最新对乌援助法案
- 421777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秋季征兵令
- 519048女子“云养”一头猪花费近8000元,半年后预约屠宰时产生纠纷
- 618725许家印涉嫌违法犯罪背后,恒大“消失”了6643亿
- 715220你家孩子也在玩网红玩具“萝卜刀”吗?警惕!专家这样提醒→
- 814029“郑州男子意外碾死躺道闸杆下老太”二审开庭 新侦查实验中,7名志愿者4人撞上模拟物
- 11913“学生蹲校门口喝奶”引出校长涉黑案:
- 21112诺贝尔奖要来了!中国女作家残雪成文学
- 3751“郑州男子意外碾死躺道闸杆下老太”二
- 4530加拿大议会“致敬”纳粹 联合国:反对
- 5449马来西亚选手第一次在中国吃月饼哽咽了
- 6323中美举行亚太事务磋商
- 7299多图直击丨中秋“超级月亮”
- 824512306回应短途票办不了延长被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