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梁晓声说:文化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是无需提醒的自觉;是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是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当文化的能量逐渐浸润到师生的生命,生命的轨迹将沿着自觉的能量优雅前行,学校事事、时时、人人、处处都会散发出文化的光辉,学校德育工作就自然渐入佳境!烟台高新区第三实验小学从五个方面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确立“融通共育”德育目标
烟台高新区第三实验小学成立于2016年9月,学校立足本土文化和自身基础,总结归纳出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文化主题“容融文化”,把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定位为“融通共育”,并作为特色课程加以打造。
围绕学生的七大核心素养,构建适合学校校情的“融通共育德育教育体系”,有效落实学生“八好”培养目标:即培养好品质;养成好习惯;锻炼好体魄;书写好汉字;练出好口才(诵读、演讲、交际);练就好才艺;培养科技创新好思维及相关技能;学会从事生活或劳动的好技能,从而打造“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的新样态学校。
锤炼“融通共育”德育一体化队伍
教师队伍建设是德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开展“从四融开始,做品位教师”师德系列活动。引导教师做融智之师,融美之师,做融爱之师,融通之师。两月一主题,月月承诺宣誓,每月教师都有理论学习和最美教师事迹学习。另一方面,构建“融变成新”教师培训工程。实行青蓝工程、栋梁工程、名师工程三大工程,让优秀的有德育经验的教师带教,采用进修与自培相结合,建立和健全青年教师的成长档案。
在家长队伍建设方面,利用班级QQ及微信群、学校公众号、家委会论坛、家访等形式,将学校的工作动态、新的教育方法向家长渗透并广纳谏言。利用家长开放日,展示班级常规、班级文化等。通过“三级”家委会的智慧,在家庭、学校、老师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积极探索出一条“圆融通达”家校一体化的共育模式。
构建“融通共育”德育教育课程体系
1.积极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月”课程。其活动主题确定做到“三围绕”:一是围绕目前我校学生在品德形成过程当中最需要关注、养成的道德品质确定;二是围绕每个月的特点和重大节日确定;三是围绕低、高两段的德育目标确定不同的实施方案。其主题内容分别为:三月份的习惯养成月;四月份的珍爱生命月;五月份的感恩教育月;六月份的自立自信月;九月份的习惯养成月;十月份的毅力培养月;十一月份的勤俭节约月;十二月的诚实守信月。
2.规范开展仪式课程。学校针对不同年级精心打造仪式课程,分别是:一年级“爱尚学”入学课程;二年级“慧修身”礼仪课程;三年级留印记”成长课程;四年级“知感恩”修德课程;五年级“圆梦想”毕业课程。课程精心策划 、精心组织、精心实施,每个细节都体现庄重感。
3.创编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手册。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我校学生的“八好”培养目标,分年级创编了学生好习惯养成课本《玉兰花开,朵朵精彩》,内容涵盖了学生在校、在家、在社会的行为习惯要求,全面培养学生各种好习惯。
四、完善“融通共育”德育教育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突现“四性”,即“全面性、科学性、趣味性、易操作性”。将学生一日常规细化为“安全、卫生、纪律、礼仪”四枚“常规星”以及结合“八好”培养目标、少先队争章活动设置八枚“特色星”。采用队员自评、队内互评、颁星委员会等形式,确定颁发常规星和特色星。
为了保证评价的有效落实,做好以下三点:一是结合一日常规,在班级推行“班务承包”制,养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好习惯。各班设立安全、卫生、纪律、礼仪等常规监督岗,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并做好记录。二是让教师成为德育评价的引导者。 抓住每一次德育教育机会,关注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发展中的需要,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三是让家长成为德育评价的参与者。对学生勤俭节约、孝敬长辈、热爱劳动等习惯的培养方面,正确引导家长参与到对孩子的德育评价中。
五、搭建助推“融通共育”德育一体化工程的平台
1.以阵地建设推进学校育人特色。学校创办了校园广播电视台、红领巾广播站、小小演讲台、红领巾监督岗等活动阵地,让学生真正成为这些阵地的主人。
2.以小鬼当家模式推动学生自主管理。在学期初让学生承包班务,做到班内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在每学年举行大队委民主换届选举时充分发挥队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功能。学校红领巾监督岗每天对各班学生自主情况进行检查,每周汇总公布,为明星班级颁发流动红旗。
3.以节日活动检验学生道德品质。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节日课程,如校园戏剧节、尚美艺术节、科技创想节、阳光体育节、跃动足球节、读书文化节、多彩实践活动节、数学文化节、英语嘉年华等等,学生在自主参与中,享受活动带来的乐趣,让每一个孩子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优点,让每一个孩子在活动中健康快乐成长。
在新的工作模式下,新的评价体系下,学校德育工作以及其他工作有序开展,蒸蒸日上,我们将高远定位,脚踏实地,不断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用智慧和汗水谱写烟台高新区第三实验小学发展新篇章!(姜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