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烟台莱山的台海核电的车间,在轰鸣的机器设备旁身着工装的上百名工人师傅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曾经沉寂的车间,再度“脉动”回来……
与眼前欣欣向荣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家公司去年还曾深陷债务“泥潭”,面临破产重组的境况,何时涅槃?没有答案。
作为山东省内唯一的核一级主设备及材料生产制造企业,其能否重整成功,牵动着430余名债权人、1300余名职工和近4万名中小投资者的心,更影响着山东核电项目建设未来布局。
抱着坚定重振的信心,将背水一战的127个日夜拉长,台海核电以崭新的面貌重新起航。这得益于山东烟台法院落实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 “东风”,司法助企联络专员深入一线为企业纾困解难。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今年,烟台设定冲刺“万亿城市”目标,全市上下惜时如金,奋力拼搏,攻坚克难,只为理想之达成。在司法领域,如何提供更好法律保障助力城市未来发展大局,烟台法院考虑的比较周全。
如何让台海核电“脉动”回来?烟台法院通过分析案情、入企座谈和查阅资料的“债务摸底”连环招,综合运用府院联动机制,为企业破产重整装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母子同治”和引进“产业+财务”投资人“双引擎”,驱动台海核电“一子活”,带动山东核电项目建设“全局新”。
台海核电“涅槃重生”了,是否可以就此止步?烟台法院司法助企的步伐仍未停顿。在前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烟台中院针对该案及近年来破产重整案件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主动向有关部门发出7份司法建议,取得“审理典型一案、促进治理一行”的积极效果。其中秘诀在于“调研—实践—再调研—再实践”,这也是烟台法院创新打造的调研与办案同推进、双促进工作机制的核心。
今年,烟台提出冲刺“GDP万亿之城”。如何跑赢这场经济发展冲刺赛?企业最有发言权。那么,怎样才能听到企业的声音?
在烟台法院看来,离不开调查研究。“企业想要什么、法院能做什么,是我们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调研课题。”烟台中院党组书记、院长于晓东告诉记者。
为此,烟台法院创新建立司法助企联络专员制度,发挥联络专员在司法助企调查研究中的牵头和牵引作用,努力把需求问全、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在走访中,我们发现企业最关心的还是精准司法服务和纠纷多元高效化解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及时向院党组提出工作建议。”司法助企联络专员、烟台中院民一庭庭长吴继辉说。
调研中的一道道声音、一个个建议,通过司法助企联络专员汇聚到法院。烟台中院党组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出台18条具体工作意见,开展“司法助企·护航发展”行动,打造“法护航·益企行”司法助企品牌。
一项项务实举措的落地,带给企业的是发展“红利”。
据了解,今年以来,烟台两级法院全面对接全市400个在建重大项目,开展“问政策、问项目、问生产、问需求 帮发展、帮协调、帮答疑、帮解纷”的“四问四帮”活动,联络走访企业800余次,帮助企业解决法律问题950个。
烟台法院还打造调立审执全周期服务企业绿色通道,实施“金融法盾”“破茧新生”“法护创新”“绿色审判”“执行亮剑”五大专项行动,1.7万件涉企纠纷妥善化解,100余个企业的信用及时恢复,主动向相关监管部门、行业协会提出司法建议30余件次,在司法助力下,企业扬帆远航更加后顾无忧。
以企业发展为圆心,调查研究为圆规,司法助企联络专员为半径,画出了法企“亲清”“常畅”互动最大“同心圆”。构建“调查研究—综合研判—纠纷化解—司法建议—跟踪反馈”司法助企条线工作机制,趟出了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烟台法院将始终坚持能动司法、靠前服务,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继续深化‘法护航·益企行’司法助企品牌打造,不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为烟台迈入‘GDP万亿之城’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于晓东表示。
(来源:凤凰网山东 张春亮 通讯员 郭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