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4月1日至4月2日,我校部分数学骨干教师,本着“走出去、引进来”的学习宗旨,赴济南参加了小学数学新课标、新课例教学观摩曁第二十三届名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名师课堂
本次活动依据教材把握深度,活动采用现场名师任教课堂观摩+讲座的形式举办,对学科内容深度探究,直观而深度阐述了课堂教学的最新探索成果。

顾志能老师这节课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让学生结合已有认知说出比万大的单位,学生回答:十万、百万、千万、亿(万万)···万亿、亿万、兆、京···教师追问:①十个一万为什么叫“十万”而不叫“亿”?②十个一千万为什么叫“亿”而不叫“十千万”或“万万”?

师生通过多次汇报,动手操作,观察计数器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归纳”一系列思维过程,从顾老师的课堂中产生教育共鸣,要善于抓住学生认知的疑难点。引导学生面临挑战,通过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思想碰撞、深刻理解后实现问题突破。

牛献礼老师执教的《认识小数》,这节课紧扣住“平均分10份产生小数”和“10份里的几份就是零点几”,中心是满十进一,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小数。

从牛老师的课堂中深刻体会作为老师要时刻把握分寸“教要到位,又不越位”,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把数学学科素养有效地落实在课堂中。

蔡宏圣老师执教的《数一数与比一比》一课,通过让学生会用不同的眼睛观察事物的个数,会一个一个的数和一份份的数,理解一样多就是1倍的关系,结合情景图数量的变化,进而探究几倍的关系,并会用不同的角度思考不同物体数量间的不同维度的数量间的关系,各环节紧密相连,拓展学生思维,延伸课本知识,深度学习。

孙老师任教的《复式统计表》一课,激发学生上课的热情,让学生在活动中玩中学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制作表格的统计过程,并对统计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为生活服务。从孙敬彬老师的课堂中学习到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在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中要注重数学思维的锻炼,让学生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张新春老师执教的课例《选择的策略》一课属于统计与概率的范畴。张老师采用实验的方式,让同学自主选择策略,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实验结果自主分析判断使用的策略是否适当,张老师利用自己的教学软件,进行大量实验,又结合自身的经历和美国著名的三门问题,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任何一种策略都是基于实践来证明的。

徐老师执教的《乘法分配律》在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带领学生把掌握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融合,通过老师与学生二十年后再相会的情景演绎,让学习变得简约化,让学生看到更广阔的数学天地,爱上数学。

徐老师提出数学的产生来源于生活,要回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孩子们的数学素养和能力,让孩子们充分体会数学课堂的探索氛围和乐趣。

何月丰有别于其他老师从传授知识点入手,而是从“学生立场”出发,研究学生认识比的起点,重新定位"认识比”。让学生举例生活中见到的比,并以和面中面粉与水的比是2:1,揭示比的本质就是表示两个同类量间的倍数关系。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直面难点,创新教学,鼓励学生质疑,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抓住比的数学本质。

知无涯,学无境。在本次培训过程中老师们认真记录名师的上课过程,及时记录对课堂的思考,会后聚集在一起,分享听课的感受,回校后及时整理自己的学习所得,我们将任重道远,把学到的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做到心中有课标,教学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