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山东 > 正文

芦苇开出“富民花” ——昌邑市都昌街道渔洞埠村苇编产业发展纪实

2023-04-06 17:03:27 来源: 网易昌邑 举报
0
分享到:
T + -

渔洞埠,一个偏僻的村庄,却因大片大片的芦苇湿地和不断发展的苇编产业而远近闻名了。

昌邑市都昌街道渔洞埠村,因地理环境特殊,沟壑、湾塘较多,湿地资源丰富,为芦苇生长提供了优越条件,野生芦苇面积达1000多亩。夏秋之际,大片大片的芦苇荡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风景图画,引来大批游人观光。

丰富的芦苇资源催生了苇编产业,据介绍,该村苇编历史悠久,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苇席、苇箔用度大,用苇子编织的笸箩、筷笼等家什也倍受青睐,渔洞埠苇编盛极一时,一度出现过“家家有芦苇、户户编织忙”的喜人景象。

在当时,苇编不仅是一门手艺,而且收入高,渔洞埠村聚焦了十里八乡人们的目光,赢得了人们的羡慕。村里人也因芦苇而自豪,许多在外工作人员也因热爱苇编而放弃工作回到家乡,先后回乡的有48人左右,渔洞埠村成了名副其实的“苇编之乡”。

苇编知名度的不断扩大,使渔洞埠草编项目名声大噪,2014年入选潍坊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8月,苇编亮相北京恭王府博物馆,参加了“千年潍水·手艺之都”国家级潍水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潍坊)保护成果展示月活动,渔洞埠苇编制品受到国内外游客普遍好评。

近年来,随着潍坊国家农综区建设的不断深入,都昌街道党工委借势发力,把开发利用湾塘、沟壑作为深度融入农综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倡导“一村一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渔洞埠村党支部抢抓机遇,积极组织引导群众用好芦苇资源,发展苇编产业。

然而,随着科技发展,一些苇编产品逐步被廉价的塑料产品所替代,精细苇编产业受到冲击,一家一户手工作坊式苇编已难以适应发展需要。

党支部书记李敬涛说:“为适应市场需求,我们对沟壑、湾塘等苇田进行了整合、改造、重组,变家家有苇田的小规模手工生产,为大面积承包、机械化作业模式,全村1000多亩苇田承包给8户村民,实现了管理、收割、编织机械化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村民李虎军、马英华夫妇承包苇田200多亩,去年,投资6万元添置了编织机,苇编场上苇垛高筑,机器轰鸣,随着铺苇、开机、打苇等工序的进行,一段段机编苇箔很快织成。

“机械化作业既省时又省力,原来苇子要手工割,苇箔要手工编,不仅用工大,而且出力不出活。现在好了,根据客户订单需要苇箔大小,在编织机上设定好尺寸,铺上芦苇,开机不一会功夫就编织出一大截子,手工作业没法比。”正在劳作的工人师傅肖桂芝伸出了大拇指。

芦苇属于野生种植、自然生长,无需刻意栽培,基本不用打药、施肥和精细管理,只要待到初冬时节收割后编织就行,可谓本小利大,是盈利的好营生。

“由于精细苇编复杂,要选料、破篾、碾苇、刮苇皮、分篾片、手工编织等很多工序,人工成本大、价格高,市场受到影响,精细苇编少了。现在的苇编主要以机械加工苇箔用于房屋建设为主,大都是先订单后加工,除去各种成本,一亩苇田净利润少说也有2000元。”苇编传承人李敬宗掰着手指头算账。

不仅如此,芦苇湿地还为观光旅游提供了丰富资源,渔洞埠村正在村西的芦苇荡打造“蓝杉·芦苇苑”项目。村主任李洪伟说:“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农业、文化、旅游的融合,为实现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

芦苇开出“富民花”。渔洞埠村因芦苇而闻名,因苇编而致富,也必将伴随着芦苇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而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夏天 本文来源:网易昌邑 责任编辑:刘东_wf011
分享到:
跟贴0
参与0
发贴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房产
+ 加载更多新闻

【TED】怎么就你减肥比别人难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返回新闻首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