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审计局深入践行科技强审理念,积极探索数字审计新技术新方法,进一步夯实数据资源配置,持续推进大数据应用,在全方位高标准打造“智慧审计”新模式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一、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紧扣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主动融入全市“数字政府”发展规划,统筹谋划部署审计领域数字化改革重点任务。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把“坚持科技强审,加强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谋划、精心组织,切实保证按照既定的目标任务有序推进、按时完成;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日常协调机构,加强调度和督导,抓好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二是明确职责分工。按照部署要求,将各项任务落实到年度和市县两级审计机关,明确分步实施的任务和步骤,将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有关科室单位,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同时建立定期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制度,统筹调度智慧审计建设相关工作。三是加强督查指导。明确责任科室加强日常工作督查,督促有关科室单位积极推进,将相关工作情况纳入年度考核。
二、不断推动大数据审计。一是数据资源更加丰富。实现了全市预算单位财务数据采集和标准化的全覆盖,对市财政局、市乡村振兴局等20余个单位的40余套业务电子数据的归集和标准化,与财政、民政、人社等6个部门建立了数据定期报送机制,归集数据超900GB。二是大数据审计应用不断深入。在预算执行审计中采用“统一方案、分散实施、多方联动、成果共享”的方式,分析出问题疑点30类6000余条,查出违纪违规和管理不规范金额超10亿元。三是数据攻坚能力进一步提升。重视运用大数据解决审计中的实际问题,组织全市审计机关上报省审计厅大数据攻关选题8项,涉及审计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并按照省厅要求完成了金融、企业行业六张清单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大数据审计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三、积极探索审计模式转变。一是推动审计项目组织模式创新。持续推进“双主审”模式,深度融合数据和业务,充分发挥大数据价值,实现了“双核驱动”,做大了审计成果,并逐步将这一模式推广至企业、金融等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审计中,进一步发挥大数据审计的引领作用,提升了审计的深度与广度。二是推进BIM+投资系统、地理信息一张图系统的应用。探索天鹅湖城市湿地工程等三个重点政府投资审计项目在BIM+投资平台上的运行,不断深化地理信息技术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审计中的应用,并加强对县级审计机关的推广。三是推进金审三期系统的应用。按照省审计厅要求完成三期网络、数据分析室的建设和系统的部署,行政公文系统、大数据中心等已全面使用。
四、加大大数据审计人才培养力度。按照“努力建设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要求,通过计算机审计中级资格培训、岗位能手竞赛、数据分析比武、以干代训等多方式,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大数据审计团队。同时,狠抓计算机中级网上培训工作,按照“能报尽报、务求实效”的原则,2022年共组织全市审计机关51名同志参加网上培训,并全部通过了考试,进一步提升了大数据攻关能力,丰富了大数据审计人才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