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山东 > 正文

今晚8点,央视聚焦潍坊寿光!

2023-03-22 16:54:13 来源: 网易寿光 举报
0
分享到:
T + -

《记住乡愁》乡村振兴篇 播出内容:《寿光——蔬菜之乡 绿潮竞涌》 播出时间:2023年3月22日(周三)20:00播出频道:CCTV-4中文国际频道

“中国蔬菜之乡”

这是山东寿光的一座蔬菜大棚,占地面积120亩,有11个足球场那么大,如此大体量的棚里却见不到几个劳作的身影,而这一切要归功于先进的农业技术。

在寿光,蔬菜大棚的种植已经开始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从育苗到生长、采摘、运输,几乎是由自动化机械完成。科技的加持,让寿光的蔬菜大棚变成了高效的植物工厂。

位于山东半岛中北部的寿光,被称为“中国蔬菜之乡”,其968个行政村中,蔬菜专业村就有500多个。

寿光种植有400多种蔬菜,年产量超过450万吨。这些蔬菜不仅销售到全国各地,还远销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地,一年能为寿光带来110多亿元收入,农民人均收入接近3万元。

试一试 “贫困户”变“万元户”

然而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寿光还是一个以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农作物为主的贫困县。1980年,当地农民人均年收入只有99元,还不到当时中国农民人均收入的一半。

为了改变困境,20世纪80年代末,一批人建起了17座冬暖式大棚。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大家心里都没谱,但是大家更明白,不试一试、闯一闯,就永远没有出路。

1989年的冬天,棚里的黄瓜迎来收获,这种之前从未在北方冬季市场上出现过的新鲜蔬菜,卖出了三块多一斤的高价,要知道,那时猪肉才卖八毛钱一斤。

就这样,一场蔬菜种植的技术革新在寿光开始了。第二年,全县就陆续建成5000多个冬暖式大棚,到1995年,发展到接近20万个,也是在这一年,寿光被评为“中国蔬菜之乡”。

十几年时间,寿光的菜农们从年收入不足百元的“贫困户”,成了令人羡慕的“万元户”。

如今,寿光的冬暖式大棚已经发展到第七代,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开始普遍运用。每年有8000多名来自寿光的技术人员,在全国各地指导蔬菜生产。

敢想敢干 开拓海外市场

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寿光蔬菜就已经开始出口国外了,而且还卖出不错的价格,但其中大部分利润都到不了菜农的手里,而是被中间商赚走了。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菜农张满义产生了开拓海外市场的想法。想到就干,张满义和他所在的合作社成员们凑够了足量的蔬菜,又分头跑海关,办理各种证件,甚至还学习了简单的外语。

经过一番努力,2013年5月,张满义和乡亲们精选了两车蔬菜,踏上了去往俄罗斯的路程。尽管由于长时间的运输,部分瓜菜出了问题,但西红柿、彩椒还是赢得了客商的认可。

那一趟,张满义签下了每年三百车的订单,迈出了寿光蔬菜销往俄罗斯的第一步。如今,寿光每年向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地出口蔬菜50万吨,销售额接近20亿元,给菜农们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打破垄断 培育自己的品种

如今,寿光大棚出产的蔬菜,70%的种苗都是当地自主选育而成,但在十几年前,寿光的蔬菜种业市场一度被“洋种子”垄断,有80%的蔬菜用的是国外的种子。

国外的种子价格高很多,而且行情不受控制。那时,为了降低成本,菜农们常常是几个人合伙买来几百粒种子,种在空置的大棚里,等种苗长起来后,再通过分株扦插种进自家大棚。

这样的方式虽然省了钱,但是生产周期却延长了三个月。为了补足时间差,大家只能加班加点,白天打理大棚,晚上打着矿灯来进行扦插,十分辛苦。

2011年,国家首次明确种业的战略地位。为了打破国外种子企业的技术壁垒,当时,由寿光市政府主导,多个科研团队开始培育自己的种子。

为了尽早培育出属于自己的种子,寿光的菜农们把自家的大棚空出来,帮助育种团队进行新品种的试种。

如今,寿光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蔬菜种苗繁育基地,自主选育的蔬菜品种多达167个,一年能繁育种苗18亿株,产值可达10亿多元。

今晚20:00,走进山东寿光,看一座现代农业技术加持下的“中国蔬菜之乡”。

夏天 本文来源:网易寿光 责任编辑:刘东_wf011
分享到:
跟贴0
参与0
发贴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房产
+ 加载更多新闻

【TED】怎么就你减肥比别人难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返回新闻首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