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三年级位置和方向的认识不仅要在课堂上习得,更要在生活中寻找。上周,我级部三年级数学老师设计了“校园小小“徐霞客””为主题的数学项目式活动,引导学生将数学学习延伸至课堂之外,开展奇妙的方向之旅。让我们跟随孩子们的脚步,去他们的活动现场看看吧!
项目简介
《位置与方向(一)》在数学上属于“空间与图形”中的内容,内容源自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要是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掌握有关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发展空间观念。本次项目式活动主旨在于把学生的经验和知识作为基础和利资源,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探究活动中,逐步完善自己有关位置与方向的知识体系。
驱动性问题
怎么辨认校园中的方向?怎么样从校园的一个位置到达另一个位置?
项目实施
一、资料收集梳理
孩子们查了相关徐霞客的事迹,明白了徐霞客为了探寻祖国的大好山河的艰辛。孩子们回来郑重的对老师说:“我们也在想像徐霞客一样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
地图是必备品,孩子们再次讨论、熟悉了地图,进一步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
二、确定目的地,设计路线
出发了,全班分为了6个小组,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知识来到了校园里。孩子们七嘴八舌的确定着自己组的目的地,设计着自己组的路线,大家忙的不亦乐乎。
孩子们描述的非常清楚。他们同时还总结出了下面的路线图描述模板:
从……出发,先向……走,到……,再向……到……,最后到……。
孩子们设计的的线路图,一起来看看吧。
出发啦!
三、方向我会辨
孩子们到达了第一个目的地,都在计划怎么去下一个目的地。
成果展示
每个小组最终都到达了自己的目的地,体验到了方向在生活中的运用,从活动中更加深入理解了课本上的知识。
通过本次项目式学习,同学们不仅掌握了生活中辨认方向的方法,更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孩子们学习数学的热情空前高涨,在生活中感受数学之美,用数学美创造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