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一个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爱好者;一个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个对书有着独特情感的读书人,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为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育智慧,2月13日下午,第六实验小学举行了“春归悦读,启程未来”教师读书沙龙活动。
寒假中,学校举行了全员读书活动和青年教师读书活动,老师们按照要求认真阅读,并积极撰写读书感悟,收到读书体会147篇(全员)和18篇(青年),经评委评选,评出了一等奖50名。沙龙活动之前,首先为一等奖获奖者颁奖。




本次读书沙龙共分为骨干教师组和青年教师组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各有7位老师。一组是高旸老师组,一组是李欣阳老师组。


高旸组交流的书目是杨绛先生的《我们仨》。
有这样一本书,乍看书名,寥寥几字,颇为普通,然而当你一旦翻开,却怎么也舍不得放下,颇有一醉方休之感。这本书就是杨绛先生,在92岁暮年之际为挚爱的读者们奉献的珍贵散文集《我们仨》。这本书字里行间藏着平凡生活中最暖的爱,点点滴滴透着寻常日子里最真的情。很多读者读完这本书,都读出了忧伤和悲伤,可本组的老师们确想谈谈文字背后的幸福。
高老师组的七位老师结合自己的生活,从“平凡生活的点滴中,是婚姻幸福的真谛;“文学伉俪”与“小棉袄”钱瑗的相处,是最幸福的亲子关系;认真工作,是实现幸福人生最简单的方式;幸福就是豁达坚韧、淡薄从容的面对生活”四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感悟。



李欣阳老师组是青年教师组,作为青年教师,在努力实现教育梦想的路上,会有迷茫,会有困惑,带着对问题的思考,她们在文字中摸索,在字里行间倾听教育先贤们的心声。
贾玉冰老师带着新手教师的困惑,拜读了这本《0—12岁儿童的正面引导:给教师和家长的心理学建议》,收获了用心看见孩子的行为,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能更好地助力孩子成长。
衣梦娜老师收获的是一面审视自己的平面镜。陈宇老师的《班主任工作十讲》告诉了我们作为班主任,发现人才、用好人才,用合理的组织结构将全班变成一盘棋很重要。并且要真正实现班级高效运转,就要解决人才的培养问题。
陈卓老师回望教育生活。《给孩子的七堂艺术课》让她明白:音乐课堂应当活跃,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效率!老师在课堂创新上多多用心,孩子们就会发现美、理解美,甚至创造美了。
刘姝慧老师读的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这在我们教育事业中尤为重要。
冯晓云老师认为不仅要读教育类的书籍,也要多翻看人文科技类的读物充实自己。《从北到南看建筑》用通俗易懂的文笔讲解了咱们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冯老师从中得到了教育上的启示:老师在教书育人的时候,一定要确保我们教的知识是正确的是正统的,而不是被其他国家二次加工后的中国文化,保护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就要从教育抓起。
刘圆圆带来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提到:“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出绝对服从的傀儡,而是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中获取智慧。
李欣阳老师分享的是管建刚老师的《一线带班》:作为一名新手班主任,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从细处着手,从妙处实施,向深处挖掘,在心与心的交流中看到教育最美的样子。
青年教师读书正当时,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七位老师翻开书页,通过放大镜、平面镜、后视镜、化妆镜、望远镜、三棱镜、广角镜播下思考的种子,收获教育的硕果。



最后,张晓燕副校长为本次活动做总结。她说此次教师读书沙龙活动不仅展示了学校教师读书成果,达到了交流共享,互促互进的目的,同时也让青年教师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启迪了智慧。她倡导大家春暖花开之际,继续开启阅读的旅程,启程未来。



近年来,学校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一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优秀教师,打造优质高效的教师团队。此次读书沙龙是学校加强教师团队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系列活动之一。(通讯员:衣梦娜 贾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