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山东 > 正文

心悦诚评 | 《大绸商》:无数昌邑人的精神家园

2023-02-02 15:05:54 来源: 网易潍坊 举报
0
分享到:
T + -

回望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对丝绸总是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每次经过中国柳疃丝绸文化博物馆,都会驻足,凝望。翻开贾平凹题写书名、张葆海作的长篇小说《大绸商》,“陷入”阎、亓、李等丝绸产业家族分分合合的商业竞争和矛盾纠葛中……一部中国丝绸之乡的发展史、一部海上丝绸之路的血泪史、一部红色丝绸之路的开拓史赫然展现于眼前,小说凝聚的情感共鸣,竟让我无法自拔。

以“柳绸”为代表的昌邑丝织业源远流长,产生于周代,自清初逐步兴盛。“柳绸”是用野生柞茧缫丝后织出的,具有“轻薄如纸、柔软如绵、坚固耐穿、出汗不沾”的特性,柳疃及周边村庄织机总数达到两万多台,除有大量个体织绸户外,拥有20台织机以上的商号就有67家,有“日上市3600匹神绸”之说;嘉庆年间,“柳绸”走向世界,融入“丝绸之路”,年出口柞绸60万匹,使昌邑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道光年间,外地商人争相销售“柳绸”,柳疃街有商号100余家,清末以前,昌邑在京绸布业商号100余家,约占北京全部绸布业商号的三分之一。1933年,柳疃丝绸在美国芝加哥百年进步纪念世界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小说以昌邑悠久的丝绸文化为背景,讲述了国运动荡、民运多舛的清末民初,中国经济与丝绸市场的动荡、人物命运的浮沉。阎立信、李维善、亓学文等人的奋斗史,浓缩了昌邑丝绸业的发展历史,映射着清末民初的时代背景下,昌邑绸商自力更生、吃苦耐劳、开拓进取、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和人生态度,他们以诚信为天、开放包容、敢于担当的博大胸襟,写下浓墨重彩的“大”字。

坚持着诚信之道的内在精神价值尺度。“诚信”二字包含在阎氏父子的名字中,写在“天有信”的招牌上、“诚信德昭”的牌匾上,更刻在昌邑人的骨子里。面对洋布带来的产业危机,阎立信联合绸商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出售柳绸,巧妙化解矛盾,维护民族品牌,“要让更多人知道咱柳疃丝绸的与众不同,打出咱自己的名号”“做生意赚钱不假,可不能赚黑心钱”“赚的是天道”;召集收茧时定好价格,不受市场影响,先付定金以保障茧农利益。阎立信这些事能做成,靠的就是诚信,他宁亏自己不亏他人,公开阎家独门纺织技艺、印染方子,教会胶东人从煮茧到纺织的每一道制作工序;面对掺假风导致的柳绸销售危机,坚持以质量为本,靠诚信苦心经营。

以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融入“丝绸之路”。昌邑绸商做买卖都是拿命在拼,吃苦耐劳有闯劲,背着“绸包”上北洋、下南洋、闯东洋、走西域,用一匹丝绸丈量四方,“背包客的足迹走到哪里,哪里就有了柳疃丝绸”。小说中,阎立信重走古老“丝绸之路”,拓展销路,驼铃声声,昌邑绸商闯出了一条深厚、宽阔、温暖的丝绸之路,织就一城繁华。小说还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王尽美、邓恩铭等早期共产党人在爱国绸商的掩护和配合下,巧妙护送共产国际代表安全回到苏联,开辟通往苏联的“红色丝绸之路”的故事。从此,党组织依托这条红色丝路来往于中苏之间;共产国际通过这条红色丝路向军阀控制下的中国传递着先进思想和工作部署,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和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将个体命运缝合进时代,弘扬家国情怀。“天有信”是维护民族利益的良心商家,在家乡搞技术革新,织花绸,卖到西洋,“不打算赚中国人的钱”;在上海,与洋行展开拉锯战,控制进口洋布、支持本土纺织业;在东北,使用制钱应对日本人掺假的银子,保护昌邑丝绸,并砍了东北的柞树。“九一八”事变爆发,爱国绸商得知柳疃丝绸是日军战机内饰和飞行员、坦克手军装的里衬时,指导茧农往蚕茧上掺浆,使织出的绸布变脆弱,他们顾全大局、不计得失,一面与敌特巧妙周旋,一面烧掉库存的全部丝绸、炸毁工厂机器,彻底断了日本人的恶念,“对国家、对民族的忠义,也是生意人的责任和担当”。在柳疃,绸商们积极动员捐献钱物,支持抗战,阎立信成为昌邑党组织的得力助手,弥留之际将财产和枪支悉数交给党组织……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跃然纸上。

一部《大绸商》,铺展开一幅宏大的叙事图景,构建了一个无数昌邑人精神意义上的家园,共同探寻诚信立业、勇毅前行、爱国奉献的精神力量——“一代代昌邑人,背着包袱开疆拓土靠的是什么,除了‘诚信’二字,不就是凭着吃苦耐劳的闯劲和开放包容的家国情怀吗!”

夏天 本文来源:网易潍坊 责任编辑:刘东_wf011
分享到:
跟贴0
参与0
发贴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房产
+ 加载更多新闻

【TED】怎么就你减肥比别人难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返回新闻首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