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山东 > 正文

蹲点深一度|百年大集的新故事

2023-01-27 14:27:56 来源: 网易山东 举报
0
分享到:
T + -

费县大集最初从何时何地设立,早已过了不惑之年的陈士勇也说不清。史料记载,清末民初时,费县地区就有县城、平邑、仲村、梁邱、上冶等5处规模较大的“官集”。

年关将至之时行走“黄河大集”,品味浓浓的年味自然是重头戏。但惊喜之处却在于,从乡土社会走来的“黄河大集”,正悄然间跟随时代步伐演进。

大集是菜市场,是服装店,也是玩具店,但对于74岁的东南峪村村民陈玉早来说,赶集是一种生活方式。每到费县大集逢集的日子,陈玉早都会和几个老伙计操练起来。

传统的乡土大集,也迸发出强大活力,越来越多的大集摊主,站到了聚光灯下。距离田超的炒菜摊不远,沂蒙糙米煎饼店的老板马金花,已经开始尝试着将这种流量聚焦转化为真金白银。

费县大集航拍图□纪伟供图

帮助妈妈摆摊的小“推销员”□纪伟供图

田超的网红小摊□纪伟供图

“非遗”赶大集□纪伟供图

费县大集并不在马路边。距离大集最近的马路是费县南外环路,足有400米距离。1月19日,驱车行驶在南外环路上,老远就能看到马路边,一些小地摊,因大集热闹起来。

“小年之后的大集就可以叫作年集了,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八,这是过年之前的最后一个大集,不少人来这里买年货,所以非常热闹。”费县费城街道烟墩社区东南峪村党支部书记陈士勇说。

费县大集位于费县县城西南,占地160亩,全部在东南峪村辖区,因此费县大集的日常管理也由该村负责。

费县大集最初从何时何地设立,早已过了不惑之年的陈士勇也说不清,只说“从记事起大集就在了”。陈士勇说不清的渊源,可以在费县当地史料中找到头绪。清末民初时,费县地区就有县城、平邑、仲村、梁邱、上冶等5处规模较大的“官集”,由官府直接控制并收取交易税金,此外另有各乡镇分散管理的60多处“义集”,规模较小,货物交易免收税金。以此而计,这个大集至少已百年有余。

陈士勇介绍,费县大集原在县城东南,8年前因原址集中开发,大集不得不择新址搬迁,考虑到承载能力和交通便利等因素,迁来东南峪村。

辞旧迎新之际,山东的大集突然站在了聚光灯之下。1月14日,“黄河大集”春节季启动。“黄河大集”是一项由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线上线下相结合,“文化+旅游+好品+传播”相融合的系统工程。山东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高度,对省内的大集资源进行整合,由省委宣传部等多个部门共同打造“黄河大集”品牌。全省16市特别是沿黄9市25区县深度参与,结合本地资源特色,把传统乡村大集与直播带货、惠民演出、文化体验等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培育一批黄河风情村、乡村旅游重点村,推进文化体验廊道建设。类似费县大集这样的农村大集,正是此次活动关注的重点。

年关将至之时行走“黄河大集”,品味浓浓的年味自然是重头戏。但惊喜之处却在于,从乡土社会走来的“黄河大集”,正在悄然间跟随时代步伐完成蜕变,如今的大集,有了诸多新变化。

逛大集的人,在买什么

车斗装满橘子的卡车直接开进大集,摊主就站在车上高声叫卖;卖小玩具的摊主手持花灯摇摆几下,就能吸引孩子蹦跳着跑过来,转头便央求家长扫码付款;卖炸货的小摊上,腌制好的肉扔进油锅后,进行着激烈的美拉德反应,诱人的香气顺着人流飘出老远……向大集深处走去的路上,所有感官都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

不过,对于附近居民魏艳婕来说,买点新鲜便宜的果蔬,是她逛大集的首要目的。一年前,魏艳婕搬到了费县大集北侧的居民小区,与大集上的商贩隔街相望。费县大集逢三逢八出摊,即农历每月初三、初八、十三、十八、二十三、二十八是逢集的日子。一年来,72次大集魏艳婕赶了十几次。

“首先是蔬菜便宜,就拿西红柿来说,县城附近的胡阳镇盛产优质西红柿,超市里卖5块钱一斤的时候,农贸市场可能是4块钱左右,在大集上就会降到3块。”魏艳婕告诉记者,超市和农贸市场的菜大多是从批发市场进的货,加上房租摊位费等成本,再算上层层经销商的利润,价格很难下来。但是在大集上,不仅商贩的摊位费极低,有些蔬菜甚至直接是菜农从自家地里摘来的,成本更低。

跟随大集上的人流边走边看,不少摊位都在用量大价低的方式促销,“青椒5斤10元”等标牌并不鲜见。用现在时兴的词来形容,大集上的蔬菜很多是产地直销模式,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自然质优价廉。至于水果,虽然大多不是本地出产,但考虑到没有房租等成本,在售价上仍有优势。“就拿现在比较常见的香蕉来说,家门口的小超市卖3块钱一斤,利润不是很高,但大集上只卖2块5,摊主的利润仍旧可观。”魏艳婕说。

除去果蔬肉蛋等生鲜食品,魏艳婕很少在大集上买衣服,像她这样的年轻人,日常的衣帽大多在网上或商场买。但这一天,走到大集的成衣区,魏艳婕却在一排红色碎花小棉袄面前停住了脚步,忍不住地赏玩。魏艳婕三十岁出头,日常穿搭是滑板鞋和牛仔裤,花棉袄是属于孩提时代的记忆。“但这两年刮起的怀旧风,让这样充满田园风格的小棉袄非常抢眼球,过年时给孩子买一件穿上非常喜庆,有时自己也有尝试一下的冲动。”魏艳婕说。

大集上也有消费升级

在大集上,传统与时尚的界限,往往非常模糊,人民群众喜好什么,大集上就流行什么。即使传统如非遗技艺,也不能例外。

孙丽莉的小摊前,从来不缺少孩子的身影。作为费县彩塑传承人,1990年出生的孙丽莉将传统彩塑技艺与现代流行元素相结合,创作出的彩塑作品在大集上受到追捧。“以前做彩塑的手艺人可能做的都是虎娃、孙悟空等形象,但现在我们赶集,卖得最好的作品,是一部国产动漫中的卡通形象。”  孙丽莉说,大约从六年前开始,她在费县几处大集上摆摊,按照作品大小分为两个价位,分别卖28元和38元。孩子每次走到孙丽莉的摊位前,看到熟悉的卡通人物时往往挪不动步,靠着深度绑定孩子的审美,孙丽莉每次赶集都能卖出50多个彩塑。

与孙丽莉同在一张长案上出摊的,是剪纸艺人孙晓东。当天,两人都是接到了费城街道办事处的邀请,特地前来赶年集,桌上还摆放着“非遗赶大集”的标牌。一米见方的木质画框里,拼贴着红色剪纸作品,有腾挪的鲤鱼,有怒放的莲花,还有笔法遒劲的福字,每幅装裱妥当的剪纸作品售价在120元至200元之间。蓝天映衬下,红纸发出艳光,不时有人前来询价。

在大集上,200元一幅的剪纸作品仍然属于高消费,颇有一种曲高和寡之感。但农村大集上的消费升级一直在悄然发生,摊主们的账本就是最好的佐证。

胡加成的小摊专营水产,木架撑起的两张柜台上摆着大虾、鲅鱼、带鱼、黄花鱼等常见水产。据他介绍,最近几年他的小摊上,黄花鱼的销量增速压过了鲅鱼,他认为这是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的象征。

“黄花鱼肉嫩产量低,一般13块钱一斤,鲅鱼肉柴产量高,一般卖8块钱一斤,别看就差5块钱,以前很多人就是舍不得买黄花鱼,所以我们前几年赶集黄花鱼进得少,鲅鱼进得多。”胡加成告诉记者,如今不光是黄花鱼卖得多了,就连16块钱一斤的带鱼和20多块钱一斤的大虾,销量也上来了,今天我就带了200多斤大虾来,一点都不愁卖,“当然大虾平时还是不进这么多的,今天主要还是考虑到过年前大家备年货。”

听完胡加成的讲述,东南峪村党支部书记陈士勇也作了一次补充论证。“我去水果区比较多,这两年水果摊上的品种明显多了,前几年是多了十几、二十多块钱一斤的草莓,这两年有几个小摊都开始卖三十多块钱一斤的榴莲了。”陈士勇说。

为了助推更多山东好品走进“黄河大集”,将大集打造成乡村消费升级的窗口,费县各级各部门在谋划新举措。费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孙宗庆联系费县本地企业豆黄金,邀请该企业进驻费县大集开设销售点,将优质腐竹摆上村民的年夜饭餐桌。

同时,泥塑与剪纸在大集上受到追捧的现象,也打开了费县商务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的思路。目前,费县正在谋划梳理费县手绣、蛋壳脸谱等山东手造产品赶集出摊,为本地“黄河大集”打上地域性的印记。

赶集是一种生活方式

大集是菜市场,是服装店,也是玩具店,但对于74岁的东南峪村村民陈玉早来说,赶集是一种生活方式。每到费县大集逢集的日子,陈玉早都会和几个老伙计操练起来。

几根木根插进泥地里,搭起简易框架,顶上盖着黑色带网眼的塑料篷布,既能遮蔽大半阳光,又能从网眼中漏出些许亮色,足够几位老人抚琴拨弦。这处简易棚屋堪称简陋,但其中有二胡、有琵琶,伴着竹笙和梆子的演奏,不知名的国乐交响曲飘扬出来。脚下踩着泥地,身后靠着卖橘子的地摊,但乐手聚集的地方,就是音乐厅。提着活鸡和猪肉的顾客路过这里,混合着忽远忽近的叫卖声和讨价还价声,驻足听一会老年乐团的演奏,点点头继续向前走。“最开始有一个老伙计是卖二胡的,赶集的时候一边给我们拉二胡听,一边教我们,时间一长就形成了小组织。”陈玉早告诉记者,几年下来,每次逢集,大家都会聚到这里。

费县大集搬到家门口已经7年了,如今的大集上,有陈玉早的文化休闲,也有老友社交。“大集上馄饨5块钱一碗,理发5块钱一次,出了大集,找不到这样的价格。”陈玉早说。

离开陈玉早与老友们那接地气的音乐厅,两侧尽是各式百货,铁锅、脸盆、炭炉清晰可辨,但在王所玲老人的小摊前,一块梯形木片的用途令人挠头。木片分大小两款,长度分别是20厘米和10厘米,售价各是10元与5元。谈起用途,王所玲两手虎口张开,双臂圈成一个直径一米的圆,操着一口费县方言说:“村里烙煎饼用这个,面糊摊在鏊子上,得用这个刮板刮开才行。”

费县地处沂蒙老区腹地,这一地区的传统主食是用小麦粉和地瓜粉做成的煎饼,也正是在费县的大集上,才会出现刮板这样的商品。王所玲的老伴严兆义年轻时学过木匠活,这几年闲来无事,便做些笤帚、擀面杖、菜板拿到大集上售卖,一来贴补家用,二来丰富生活。

大集既是商品集散地,也是乡土记忆的载体。但在费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炜看来,大集人流密集,本身就是一个惠民演出大舞台和文明实践主阵地。

“过去几年我们已经积极开展安全知识进大集、法律援助进大集等活动,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张炜介绍,今年全省对提升大集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费县也将按照系统工程的思维,统筹推进“黄河大集”文化元素提升工作。目前,费县正在围绕提升大集文化品质,梳理两张清单。一张是黄河大集需求清单,选择各乡镇有较大影响力的大集,开辟惠民演出区域;另一张是志愿服务供给清单,依托费县近年来打造的满天星志愿服务品牌,联合文旅等部门,组织文艺演出志愿服务队、柳琴戏剧团等专业力量,定期赶大集办演出。

乡土舞台上网红频出

费县大集搬来东南峪村之前,占地80亩左右,如今面积扩充一倍,便有充足的空间规划餐饮区,十几家饭食摊支起桌椅,开门营业。

人气最旺的是两家卖羊汤的小摊。直径一米有余的大锅喷涌出白色蒸汽,即使凑近去看也瞅不见雾气下的汤色。煮透的羊肉和肺肚等早已切成薄片,在案板上堆成小山。售价统一定在20元1碗,每有食客光顾,摊主称好肉片,用漏勺在小锅内加热,再从大锅内打起一勺滚烫的热汤浇上即可。有食客在等待时,会掏出手机记录下这充满烟火气的瞬间。

但在餐饮区,知名度最高的摊主,非田超莫属。还未走到田超的炒菜摊,远远就看到高高挂起的横幅,上面写着“临沂捣鱼刺小胖恭祝全国粉丝朋友”的字样,捣鱼刺小胖正是田超在短视频平台走红时的艺名。

铁锅架在铁桶改装的炭炉上,底下连通着风机,火势极旺,颠勺时油星飞溅,撩动炉火,火舌升腾而起时高过头顶。与田超隔着灶台面对面的,是五位举着手机的女主播,手机屏幕上加载着的,是抖音平台的直播间。主播一边与直播间内的粉丝互动,一边邀请田超介绍他的拿手菜。田超身形魁梧脸宽面黑,但裹紧上身的碎花棉袄又消解了外貌上的冷峻,右臂发力时铁勺重重磕在锅面,锅内食材伴着颠勺的左手上下翻飞。对田超来说,脚下的方寸土地,既是灶台,也是舞台。

1999年出生的田超是个“集二代”,他的家在费县的邻县平邑县地方镇。田超的父亲多年前就在当地的几个大集上摆摊卖丸子汤,这样的摊主被称为“赶四集”,即连续四天在费县大集、梁邱大集、地方大集等地摆摊,接下来的一天或几天休息、备货,继而开启下一轮集中出摊。赶集摆摊的手艺传到田超手中后,他又发明了一道名为捣鱼刺的特色炒菜,获得了一些抖音拍客的关注,逐渐走红。

捣鱼刺的原料是白鳞鱼,清理好内脏后数条一起下锅,重油重盐多香料,炒勺将鱼肉捣碎后,鱼骨直接接触铁锅后可以炒至酥脆,大火爆炒后的鱼渣饱含镬气,入口咀嚼干香四溢。炒至捣鱼刺的过程,并不是拍客们镜头里的全部重点,关于田超工作生活的内容也令网友感叹,一位抖音拍客的视频中记录下这样的细节:赶集人田超的一天往往从凌晨两点开始,起床备料后赶到大集,迎接清晨第一拨食客,生意好时要一直忙到晚上七八点。视频评论区,充满了对田超的鼓励。在田超的小摊上,有不少食客是看到视频后慕名前来品尝。

充满烟火气的乡村炒菜,不辞辛劳艰苦奋斗的沂蒙小伙,热情朴实的当街叫卖,各种元素汇聚成的捣鱼刺小胖这一形象,满足了网友对乡村青年奋斗者的不同想象,田超的观众缘也正是来自于此。目前,田超以捣鱼刺小胖的用户名在抖音平台注册了账号,并邀请专业的后期团队记录他的炒菜小摊,制作出的视频作品,明显比以往拍客们的精致不少。1月18日发布首条视频后,四天时间就收获了1.8万粉丝。

进入直播带货和短视频时代后,最传统的乡土大集,也迸发出强大活力,越来越多的大集摊主,站到了聚光灯下。距离田超的炒菜摊不远,沂蒙糙米煎饼店的老板马金花,已经开始尝试着将这种流量聚焦转化为真金白银。

乍一看去,沂蒙糙米煎饼店有铺面有招牌,但绕着铺面左右转转就能发现,这仅仅是一座依托东南峪村农家院外墙,用钢架和加厚的塑料薄膜组装起来的工棚。但工棚内,有加工煎饼的机器,有处理网店订单的电脑,甚至还有一组摆放礼盒与样品的展柜。

在沂蒙老区,传统的煎饼使用小麦粉与地瓜粉制作,但常年在大集上摆摊的马金花敏锐地观察到,当地人对新口味的需求,琢磨出了糙米煎饼、高粱煎饼、胚芽米煎饼等新产品,并注册了稻老憨品牌,在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平台拍摄短视频进行推广。仅在抖音平台,名为费县马金花煎饼店的账号,就已完成500多笔订单,其中售价高达30元的胚芽米煎饼卖出了100单。“所谓胚芽米煎饼就是用保留胚芽的大米、花生、胡萝卜等磨成面糊制作的煎饼,最大的卖点就是营养丰富,不少顾客都是看了我的视频专门从线上订购的,有些甚至专门来到我的店里购买。”马金花说。

持续激发“黄河大集”生命力

8年前,东南峪村拿出160亩农业设施用地,将费县大集迎到了家门口。7年后,每到逢集的日子,这里都会有千余个摊位集中营业,其中需要向村集体缴纳卫生费的固定摊位达到600多个,按照摊位面积大小年收费200元至1500元不等。为了服务好费县大集,东南峪村招募了16名工作人员负责管理和保洁,市场监管、行政审批与税务等部门也及时为400多个经营食品的摊位办理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和员工健康证。低廉的进驻成本和完善的管理服务体系,让费县大集越办越红火,但持续激发“黄河大集”的生命力,还需要站在新起点上做好统筹谋划。

“激发大集的生命力,关键还是要保护好它的生态。黄河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正在不断丰富内涵,‘黄河大集’这个概念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李炳锋认为,以文化为背景、以人文交流和物品交流为平台的“黄河大集”,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现象,其中有歌舞、地方戏演出、地方特产、地域品牌,以往大集局限在现场实物交流,现在有了线上交流渠道,网络提高了群众对山东好品的辨识度,时代的色彩不断注入“黄河大集”,这对山东的发展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对于提升当地群众的生活质量也有非常重要意义。

为此,临沂市近期也尝试将非遗技艺等文化元素与传统大集的组织形式相嫁接,如郯城县组织80余个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在郯国古城开办非遗大集,开展集中展演和产品展销活动;平邑县组织非遗项目举办“平邑县年货大集”,用非遗文化增添年味;罗庄区的“沂蒙雪乡”文化大集则依托“沂蒙雪乡文旅项目”开展传统技艺、戏剧、曲艺、杂技等展演展示活动。

夏天 本文来源:网易山东 责任编辑:刘东_wf011
分享到:
跟贴0
参与0
发贴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房产
+ 加载更多新闻

【TED】怎么就你减肥比别人难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返回新闻首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