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山东 > 正文

六个“关键词”盘点2022济宁文旅创新突破

2023-01-13 17:25:50 来源: 网易山东 举报
0
分享到:
T + -

刚刚过去的2022年,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在济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标准举办2022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第十三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微山湖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世界文化旅游名城提速建设,一份闪亮的“文化旅游创新突破年”答卷徐徐展开。

“旅游发展大会”

举办一次会,带动一座城

6月26日-27日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在济宁市成功举办。大会以“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文化旅游创新发展,走在前、开新局,奋力夺取‘双胜利’”为主题,以“相约文化济宁 体验好客山东”为主线,顶格邀请代表嘉宾491名,涵盖2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会议规模层次远超历届;全国首家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文旅研修基地落户,济宁市成为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会员,曲阜获评省文旅康养强县,总投资130亿元的汶上不夜城等2个项目现场签约;刊发重点稿件400余条,点击量超1.2亿人次,大会成果丰硕、广受好评,达到空前宣传效应,起到了“举办一次会、带动一座城”的效果。

文艺演出传承创新。开幕式文艺演出邀请杭州亚运会执行导演等知名团队策划编排,以“知礼行天下”为主题,打造了既体现好客山东、文化济宁厚重历史,又彰显文化强省、活力济宁时代气息的文艺演出。

工作会议成果丰硕。印发了《山东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创新发展计划》等4个含金量极高的文件。观摩体验亮点纷呈。分省内代表、省外嘉宾两组定制5条特色化线路,充分彰显好客山东、文化济宁魅力。

名城论坛打造样板。高标准策划世界文化旅游名城济宁(曲阜)论坛,被央视《晚间新闻》报道。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向济宁颁发会员证书,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在济宁设立全国首个文旅研修基地。

配套活动大气魄策划、精益求精。1至9月创新推出“好客山东、文化济宁”文旅嘉年华系列活动,6月99家A级景区首道门票免费,在全社会引起良好反响。

大力度宣传、精工细作。先后在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推出济宁文旅专题报道,《走吧!去济宁》短综艺节目“刷屏”朋友圈。启动“游读济宁”百人创作行动,播放量达到4.3亿人次。持续在济南西站、青岛北站等户外大屏投放大会广告,主城区户外大屏、滚动条屏等全部投放宣传视频,营造“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社会氛围。

微山湖创5A

市县一体联合作战的成功典范

2019年11月,微山湖旅游区成功通过国家文化和旅游部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创建,完善了省、市、县、镇、村、企“六位一体”创建模式,组建工作专班,县级领导领衔重点项目,实行挂图作战、分线推进,高标准实施了道路码头建设、服务设施完善、景点改造提升、环境综合整治、智慧旅游等系列工程,形成了“微笑微山”旅游服务品牌体系。2022年7月15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确定12家旅游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公告》,微山湖旅游区名列其中,成为山东省唯一入选景区,济宁市国家5A级旅游景区数量达到2家,位居全省第一。

强机制打基础,凝聚创建合力。成立市级5A创建指挥部,市领导现场坐镇、亲自指挥,市文旅局专班派驻、现场指导,市县抽调200余名精兵强将,设立管理服务提升、氛围营造、路域环境整治、人居环境整治等8个工作专班,完成整改任务1300余项。

强设施抓攻坚,提升创建效力。累计投入7亿元,完成27个重点项目建设,改造提升7大景点,建设智慧指挥中心2处,新建、改造旅游厕所45座,旅游码头10处,改扩建停车场7处、增加车位1300余个,景区硬件设施全面提升,达到一流标准。

强业态育产品,增强创建实力。打造话剧《微山湖》,编排渔家婚礼、鱼鹰表演等8类演出活动,策划4处网红打卡点、19处文创展示区。实施业态植入和体验式打造,构建低空飞行、大湖观光、休闲垂钓、中医康养等复合型旅游模式,打造三贤美食街、吕蒙民宿等新业态。

强指导优服务,激发创建活力。与灵山集团拈花湾合作,整合岛内外船只181艘,走出“百姓变股东、住户变商户”新路径。加大培训力度,分批次开展各类培训近百场、培训1.5万人次。组织志愿活动,增设30余名公益岗、招募200名志愿者一线服务,倡树文明新风尚。

强宣传增氛围,增添创建助力。与山东省网媒集团合作,全方位启动“相约微山岛,畅游微山湖”微山湖旅游区采风活动,先后发布文字宣传174条、视频宣传204条,点击量491万次,为创建工作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区域影响评估”

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2022年,济宁市在全省率先实施平原地区区域文物影响评估、签订区域评估框架协议、建立省市县三级考古协作机制,既有效落实了“先考古、后出让”制度,又节约了审批时间,破除了制约建设项目落地的体制机制障碍,优化了营商环境,确保“拿地即开工”,走出一条文物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的新路径。

考古前置与服务发展同步推进。在兖州区颜店新城创新实施平原地区区域文物评估,灵活采用“打包运作、批量作业”模式,在大面积土地出让前,通过系统区域考古调查和分层级勘探的方法,先进行文物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再进行局部勘探或发掘,为地方政府保护文物提供足够空间,提前做好土地出让规划,既高效落实了“先考古、后出让”制度,又有力保障了宁德时代等省级重点大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已经累计实施面积达16.14平方公里,涉及兖州区、经开区、高新区等县市区,真正实现开展一次考古、保护一批文物、解放一批土地、服务一批项目。

机制优化与资金保障同步落实。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先考古、后出让”制度,联合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制定印发《关于推进国有建设用地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置工作的实施意见》。同时,积极引导各县市区先以财政资金保障考古费用,再将考古费用作为成本计入土地出让金,妥善化解了文物保护与项目建设之间的矛盾,切实解决了考古费用难保证、考古机制不理顺等问题。

项目建设与人才培养同步兼顾。与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立项、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配合的省市两级考古协作机制,充分依托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人才技术优势,尽可能缩短考古勘探时间,为大项目建设争取时间、赢得主动。通过调整和招考等方式,新培养考古勘探领队4人、勘探技术人员5人,济宁市文物考古院取得了在济宁考古勘探单位资格。

降低成本与预防风险同步实现。通过实施区域文物影响评估,避免了在一个区域内多次进行考古勘探申请,大幅度降低了考古勘探费用,采取区域评估方式的考古费用仅相当于原来建设工程考古勘探的十分之一,降低了土地使用成本,为加快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减轻财政和社会负担拓宽了新渠道。同时,在土地供应前依法完成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降低了建设单位投资风险及前期运作成本,消除了违法违规风险隐患,让文物保护措施真正落实在前、隐患风险真正预防在前。

“文化部长会议”

开启对外文化交流的新起点

8月26日,第十三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在济宁曲阜成功举办。会议审议通过了《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曲阜行动计划(2022年—2024年)》,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社等10家国家、省主流媒体记者来济宁市进行了专题采访,从多个层面、多个维度、多个视角报道了会议盛况,有力展示了济宁市文旅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局面。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是首次从国家官方最高权威渠道,对济宁市的一次有力推介,是济宁市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开启了济宁市对外文化交流的新起点。

以成功举办第十三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为契机,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聚焦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守正创新中讲好中国故事济宁篇章。

拓宽对外宣传渠道,打造文旅外宣平台。依托Facebook、Ins、Twitter等热门社交平台,以中英日韩多语言形式推出“济宁汉画像石上的中国文化”“传承黄河文化·云游文化济宁”“中华传统文化经典100句”线上展播等主题月活动,策划上线“文化济宁—孔府过大年”云端相约H5、“穿越千年 梦回济宁—畅游圣地之旅”多语种H5,通过采用精致手绘、实景图片、短视频、VR地图等立体多样的载体元素以及“子曰小课堂”“10s快拍”等创意形式,探寻儒家文化,畅游孔子故里,寻访运河底蕴,品味黄河古村落,用独特的视角多角度、全方位向海内外民众展现济宁文旅资源的钟灵毓秀、博大精深,呈现出别致、年轻、活力的“孔孟之乡 运河之都”。全年累计发布各类贴文600余篇,视频近200条,图片800余张,覆盖人数近120万,宣传推广成效显著。

创新国际合作模式,擦亮济宁文旅品牌。围绕“Find chinese culture in JiNing”(“在济宁发现中国文化”),面向境外市场持续推介“孔子家乡体验游”“儒学经典修学游”“京杭运河休闲游”主题线路,先后携手中国驻首尔旅游办事处推出“儒风水韵·文化济宁”图片暨视频展、联合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馆推出“钟灵毓秀 儒风济宁”文化旅游图片展、面向日本足利市推出“孔子家乡体验游”友城图片线上展。首尔旅游办事处、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馆官方网站、文旅中国、国际在线新闻频道、香港之窗等30余家海内外媒体进行报道展播,覆盖人数近50万人,视频播放量近10万人次。

深化友城对话合作,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先后参加“山东—俄罗斯普斯科夫州合作交流会暨丝路名城对话:济宁—普斯科夫市对话活动”,启动“日韩文化旅游交流周”线上宣传推广活动,举办“济宁—足利市‘孔子家乡体验游’友城文旅推介筹备交流会”,全方位展示“孔孟之乡 运河之都 文化济宁”崭新形象,提升济宁市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点亮群众幸福生活

近年来,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围绕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融合地域特色、“主客”共享和新型文化业态,实施以空间美化、功能优化、服务优质和运营优异为重点内容的文化空间设计与打造,不断拓宽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和场景,形成更具人文关怀、审美品位、文化内涵和社会影响力的公共文化空间,促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2022年,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开展了2022年度济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评选活动,经过县市区(单位)推荐、专家评选等环节,共评选出基层文化空间、公共阅读空间、商圈文化空间、文博艺术空间、沉浸式文化艺术空间、美丽乡村文化空间等六类20个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最美公共文化空间”评选旨在充分挖掘济宁市公共文化空间资源,树立一批有特色、有品位的样板案例,引领新时代公共文化空间构建,让更多文化空间“活”起来,“靓”出来,既传承当地特色文化,又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通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升级带动文化惠民活动的提质增效。

2022年,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先后成功举办了“喜迎二十大 舞动新时代”广场舞展演、“喜迎二十大 放歌新时代”群众合唱展演、“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群众性小戏小剧“大擂台”、“千年运河曲声扬”少儿曲艺汇演、读书朗诵大赛以及“学雷锋”“喜迎二十大 颂歌献给党”文化惠民演出等群众文化活动,全年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2万余场次,真正让群众喜闻乐见、广泛关注、乐于参与,打通了文化惠民的“最后一公里”。

为积极拓宽公共文化服务渠道,充分发挥业余群众文化队伍在文化志愿活动中的作用,以文化广场“市民大舞台”为平台,对城区业余文化队伍加大管理力度,统一队伍名称及编号。今年,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营造向上向善、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尚,组织开展了2022年度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典型案例评选,评出“‘大家演 大家看 市民大舞台’济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文旅惠民志愿服务”等10个“2022年度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典型案例”。

“非遗工坊”

古老技艺与现代生产生活完美融合

济宁是文化大市,非遗资源丰富。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创新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着力推进非遗融入现代生产生活,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等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山东手造·济宁好礼”手造资源的调查摸底工作,调查梳理全市手造资源基本情况,建立了116家手造企业、533种产品的数据库信息;建立了非遗工坊和非遗工坊代表产品目录库,为济宁市手造资源摸清了家底。

开展“山东手造·济宁好礼”非遗工坊建设。指导各县市区开展县级非遗工坊认定工作,共认定99家县级非遗工坊。在此基础上,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会同市人社局、市乡村振兴局按照省厅关于非遗工坊认定和管理的要求,开展了市级非遗工坊认定工作,最终认定济宁市董氏武术器材有限公司等53家单位为市级非遗工坊,并进行授牌。

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中,济宁市紧紧抓住传统手工技艺项目,打造特色非遗产品,并形成地方品牌,拉动乡村就业,实现助力乡村振兴。汶上县依托柏籽加工工艺,带动汶上县中都街道小秦村的中药加工产业发展,成立了“中药材联合会”和“中药材加工协会”,实现规模化经营运作模式。目前,中药材加工由一个自然村发展到十多个村庄,从业人员达到5000余人,年籽实类达80000多吨,培养出500多户富裕户,年创收3000多万元。嘉祥县周广胜木雕非遗工坊为助力乡村振兴,积极吸纳低收入人群就业,特设扶贫岗位,大量接收残障人士,目前有残疾人员20多人在岗上班,年产值2000多万元。嘉祥县春秋源鲁锦制品厂非遗工坊采取工坊+研发+基地+农户的方式助推发展,在全县范围内培养手工匠人逾千人,长期稳定手工基地至少十处,家庭工坊100个,尤其是为农村留守妇女和老人增加就业机会。此外,围绕绢花制作技艺、琉璃瓦制作技艺、鲁班技艺、古建彩绘技艺等项目,也形成了一大批非遗特色产业村,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以非遗电商孵化为支撑,努力打造非遗产业精品。在2017年起,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就专门举办了非遗项目电商培训班,引导非遗传承人开展电商销售,促进了后期非遗电商的发展。金乡代表性非遗企业金乡县金峰糕点有限公司,每年线上线下销售额达1300多万元,带动就业200余人,成为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曲阜福临布老虎非遗工坊结合曲阜地域文化特色与电商有机结合,先后在淘宝、京东、天猫等多个电商平台上开设以布老虎为主题的店铺。目前福临布老虎在淘宝上的同类产品中销量第一,创造就业岗位100多个。

夏天 本文来源:网易山东 责任编辑:刘东_wf011
分享到:
跟贴0
参与0
发贴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房产
+ 加载更多新闻

【TED】怎么就你减肥比别人难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返回新闻首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