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东营,在山东现代化强省建设的浪潮中,提前布局谋划,力保经济稳中有进,提升市场和企业的有效需求,推动产业创新驱动转型融合,深入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坚持“四个高”和“两个高于”的工作标准,向着高水平现代化强市不断迈进。
东营,是万里黄河穿越戈壁、跨过山河的最后一程。2022年,这座东方湿地城携手黄河,探索绿色经济新路径。自古有着母亲河之称的黄河,近些年备受关注,与长江沿岸相比,黄河沿岸似乎缺乏经济带动力。为此,国家下大气力推动黄河流域发展,并于2021年实施了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习近平总书记心系黄河,足迹遍步沿黄九省。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东营市考察黄河入海口,实地了解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在重大国家战略的指引下,东营市紧紧围绕“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经过一年的谋划发展,盐碱地变粮仓,生态带动旅游,黄河三角洲有了源源不断的经济活力。母亲河正在造福更多的子孙后代。
2022年1月1日起,《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条例》正式实施。作为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东营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施了全国首个市域地方生态保护与修复条例,为这座油城开辟了绿色发展的新赛道。《条例》中的62条规定分别从水资源、生态资源、生物资源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标志着生态立法工作迈上了新台阶,依法保护工作进入了新阶段,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了有利保障。
作为全国六大最美湿地之一的东方湿地城,东营拥有300多种鸟类,丰富的绿色植被、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着无数游客接踵前来。随着生态和旅游业的发展,《东营市湿地保护条例》也在不断修订完善,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进入正式报批设立阶段,修复湿地1.5万亩,生态补水1.9亿立方米,生态治理有了明显成效。同时,在湿地保护的基础上,东营市还主打“黄河牌”“生态牌”,依托黄河两岸良好生态资源,以黄河文化为核心内涵大力开展旅游业,全市A级旅游景区达到73家,其中4A级景区7家,3A级景区54家。不仅如此,今年东营市以黄河文化、科技相融合的元宇宙黄河市集项目也成为一大亮点,真真正正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黄河之雄伟,气壮山河,生态之优美,万物相容。我们似乎看到一座与时代接轨的城市,正在书写着经济与绿色共生的美丽画卷。
东营,是亿吨油田沉睡万年、等待觉醒的温柔梦乡。2022年,这座油城整合资源,创新突破转换新动能。享有中国第二大油田之称的东营,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2022年东营市抓住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机遇,利用资源之便,铆足势头大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而正是这次机遇,加速了东营市新兴产业的崛起。延续以“工业为主、企业为尊、集群发展”的理念,东营同时发力主攻链条经济,形成具有现代化优势的产业集群。目前,东营拥有三个国家级平台开发区、七个省级平台开发区,带动着一方经济的崛起,也正在开启东营的高速发展之势。
与此同时,东营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拓展新业态、新资源、新经济。如今的东营,拥有石化、橡胶、石油装备、有色金属、新材料等独具特色的资源优势,以及现代化农业、文化旅游两大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众多产业均得到了有效利用。“好品山东”也将目光投向了东营,一大批企业纷纷上榜。
被称为“万能之土”的稀土,在当今时代尤为重要,它被充分利用于手机、导弹、航空等多个高新领域。东营市抢抓市场机遇,在2019年便率先建成国内唯一一家稀土催化领域国家级研究机构,至今都是东营市众多企业“破壁垒、填空白、降成本”的有利支撑。目前,东营市拥有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32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96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3家,科技创新竞争力有了显著突破。
经济的飞速发展,关键在人才,人才是新产业、新领域的有生力量。东营市高度重视人才工作,2022年,《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东营人才工作打造黄河三角洲特色人才集聚高地的若干措施》落地见效,人才新政40条开花结果。东营每年投入4.5亿人才专项资金,吸引着海内外众多高层次人才纷纷转身,加入建设东营的“巍巍巨轮”。
回归生活本源,人民幸福是关键。这一年,老旧小区大翻新,棚户区改造加快推进,配套设施拔地而起,广场上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居民就业岗位增加,全国个人养老金先行城市获批,医药产业崛起成势,人民健康生活有了更好的保障。从硬件到软件,政府一心为民的坚定信念始终落到实处、做到细处。
2022年前三季度,东营市空气质量改善幅度位于全省第三,空气优良率达到72%,创历史最好水平,入选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名单,新旧动能转换的量变,扎扎实实塑造了生态环境的质变,天更蓝了,水更清了,人民幸福指数也就更高了。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固根之本,作为共和国最年轻的城市,东营从诞生起就面临着地质危机。东营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利用难度最高的三角洲型盐碱地之一,占山东省盐碱地面积的38%,高盐碱含量的土地本就不适合植物生长,因此修复和利用盐碱地,便成了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社会各界多次就“盐碱地开发利用”之类的议题展开探讨,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形成科、企、政联动融合创新,探索盐碱地高效利用新模式,将科技赋农赋地,研发高耐盐碱作物、畜牧养殖、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有效提升了盐碱地的综合利用,把东营这块盐碱地逐渐变为粮仓和发展的聚宝盆,为东营市打造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不断助力。
伴随着黄河之水激起的层层浪花,东营市勇立潮头,扶浪而行,在强省建设的大潮中,改革创新、融合发展,借优势、谋发展,补劣势、促改革。东营——这座年轻的城市,正在以海纳百川的姿态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