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技创新是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
2022年,东营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科技创新工作摆在突出地位,以科技创新助力产业升级,提升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全区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加速快跑。
隆冬时节,记者在威飞海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的车间里看到,生产线上火花四溅,工人们正在加班赶订单,机器正在组装产品和零件。
威飞海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是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军企业。作为油气能源领域流体控制技术、智能装备制造、技术服务和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威飞海洋主营陆地及海洋整体式井口和采油树、水下井口和采油树、陆地及海洋防喷器、管汇控制系统等产品。
依托研发中心和技术团队一流的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公司多项产品及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了各项自主知识产权60余项,拥有山东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2项。通过选用世界一流的信息化系统,威飞海洋搭建了离散型智能车间,实现了生产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实时化、业务数据标准化、业务流程规范化、业务处理集成化和业务决策科学化,智能制造水平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进一步提高了公司的国际竞争力。
截至目前,威飞海洋已经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其中自主研发生产的海洋及水下油气生产智能装备在东南亚市场及北美高端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90%和20%。2019年7月,公司与中海油集团签署了独家联合研发中国首个水下生产系统国产化研究与应用的国家项目——威飞海洋年产300套海洋水下生产系统项目,对打破欧美企业垄断和保障国家渤海区域增产开发安全有重大意义,同时拥有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和丰厚的利润空间。
在给企业带来生机与活力的同时,科技创新也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走进以石油化工为主导、合成橡胶新材料、化工贸易等多元化发展的山东神驰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记者的目光转向神驰的智慧项目——数字神驰全流程智慧工厂项目。
“首先,我们通过打造OTS仿真、3DVR操作培训系统实现对生产装置全面的模拟操作,有效提高员工的实际操作技能;其次,与用友公司合作,实现了供应链的协同化,友云采连接了采购商和供应商,无缝对接ERP与电商平台,完整地贯通了计划、采购、到货、入库、付款等环节,使供销系统的流程更加标准、规范和透明;最后,集团以生产管控运行系统为中心,搭建了一套基于生产管控的一体化系统平台,以数据集成服务为支撑,集设备管理、机器人智能巡检等应用一体,实现了基于预防预测性维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使设备故障率大大降低。”神驰集团智慧项目的负责人王永帅说。
另外,对于管理者来说,神驰智能数据中台的建立实现了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所有数据经筛选后分门别类地提供给管理者,有助于管理者快速精准地做出经营决策;在员工视角上,集团化协同办公平台的构建让办公不再受空间地域的限制,实现了随时随地移动办公,更加流程统一、责权分明、管理高效;从客户角度出发,一卡通装车系统可以实现取卡、排队、装车、结算等各个环节的无人值守,电商系统便于客户自助式注册、打款、下单,销售效率和客户满意度得到提升。
从数据上来看,项目实施后,生产效率提高8.3%,生产运营成本降低约18.3%,能源利用率提高6.7%,设备故障率降低5.9%;智能化管控水平提升,节省企业用工15人,人工费节省每年约240万元。
东营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选派科技特派员深入高端石油装备、高端化工、海工装备、生物医药等产业生产一线等形式,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全区重点产业向中高端攀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帮助企业在延链补链中集聚新动能、释放创新活力。
以东营区高新区为例,持续加大企业培育力度,努力提高企业运行质量,积极帮助企业纾难解困,先后组织银企对接、供需对接活动10余场次,帮助企业融资2.1亿元。截至目前,科瑞、胜机、天东、海科新源等骨干企业订单充足,产销延续良好态势。
作为区域创新中心和人才集聚高地,东营区目前有高新技术企业121家,科技型中小型企业183家,以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今年以来,高新区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瞪羚”企业5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家,以及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7家。
东营区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到2022年10月份,148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721.6亿元,同比增长17.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5%, 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7.5、6、1.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