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牡丹区南城街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引领作用,以推动建设“幸福南城”为遵循,创新打造“南城e家·红绣匠”党建品牌,致力于在基层治理中下足绣花功夫,用匠心引领物业企业健康发展,持续建强基层组织、健全服务机制、凝聚共建力量,最大程度延伸基层为民服务触角,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为城市基层治理注入了红色动力、开辟了红色路径。
织密党建红色网格,提升基层治理引领力
强化党组织引领作用。以“南城e家·红绣匠”党建品牌为抓手,由街道党工委牵头,联合辖区26家物业公司、全体网格党支部、业主委员会和相关单位成立了全市首个“红色物业”党建联盟,并组建以街道党工委书记为核心的联盟党委,联盟各项工作在党委的统筹下统一开展,着力构建党建引领、行业牵头、各方联动的新型基层治理组织体系。
健全网格治理体系。坚持党建引领网格发展的工作思路,科学划分网格85个,组建以社区“两委”成员、社区工作者、网格员为主的136人基层网格队伍,由网格党支部书记兼任网格长,形成了以社区党委为领导核心、网格党支部为管理主体、网格服务队伍为具体落实人的网格管理体系。
提升党组织有效覆盖。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智慧化水平,街道按照小区、片区分布情况,科学成立网格党支部33个,楼栋(院)党小组118个,选配党小组长118名,党员中心户207名,构建起街道、社区、网格、楼宇、党员五级联动核心体系架构。延伸了党建工作“触角”,实现了党的组织和网格同步同向、融合发力。
搭造联动服务平台,提升基层治理支撑力
功能发挥平台。依托“南城e家·红绣匠”党建品牌建设,新建2000平方米的“红绣匠”综合服务中心,设立“民情驿站”、“红色议事厅”、“解忧杂货店”、“志愿组织孵化基地”等功能模块,为居民提供便利、快捷、优质、高效的精细化服务。同时,深入推动小区党支部、小区红绣匠联系点阵地建设工作,构建起由1个联盟级“红绣匠”综合服务中心+14个社区级“红绣匠”服务站点+多个小区级“红绣匠”服务联系点构成的三级基层治理服务平台矩阵。
协商议事平台。将小区治理领域的问题进行分流处理,根据问题复杂程度分别召开联盟-社区-小区三级工作会议。小区内实行实时对接、每周碰头,社区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会议,联盟每月召开一次工作联席会。目前,已协调解决临街店面排污工程建设、停车位施划、消防系统升级、矛盾纠纷调解等55个问题。
智慧联动平台。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改变已有工作模式,开发建设“智慧南城”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发挥“智慧服务”、“政务服务”、“便民服务”、“红色物业”等特色功能作用,使居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各类优质服务,实现了便民服务“一网集成”、“一线连接”。平台运行以来,月均处理服务办事、矛盾纠纷、城市事件管理、城市部件管理、问题隐患、创卫活动六类事件约450件且办结率达98%以上。
健全服务制度体系,提升基层治理保障力
党建一体化。深入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择优推荐业主委员会党员负责人担任社区党委兼职委员和(小区)网格党支部书记、委员。推动社区“两委”成员兼任业主委员会委员、社区网格员担任物业公司的客服“管家”、党建指导员,实现党组织引领下的民生服务触角全面延伸。开展业委会全覆盖行动,深入摸底调研小区自治组织运作情况及小区自治力量,探索打造“红色业委会”,进一步提高业委会成员中党员的比例。同时,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出台《红黑榜考核办法》、《小区党支部星级评定办法》、《业主委员会考核办法》等,有效激发多元主体参与小区治理的积极性。
服务标准化。为提升物业企业整体服务水平,在联盟党委统筹指导下,综合各个物业企业人员规模、服务资质、工作水平等客观因素,针对管理服务项目、服务行为记录、服务收费标准、信息公开、设备设施维护等方面研究制定统一规范,实现管理职责明确化与服务水平规范化、品质化。同时,动员物业服务企业通过组建“志愿维修队”、提供清单式服务等形式主动融入社区网格化管理,协助社区解决各类公共需求150余件,调解小区物业纠纷60余起,全面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治理联动化。统筹城建、综治、城管、公安、消防、应急、社会组织等,建立“七位一体”协同推进机制,针对物业企业撤出等涉物业突发事件,进行联合作战、集中攻坚,提升小区治理领域应急处理能力。联合派出所、物业企业组建“红绣匠”巡逻队,采取“1+N”联动巡逻机制,24小时开展信息采集、巡逻防控等基础工作。截至目前,已联动处置各类警情20余起,辖区内盗窃、扰乱公共秩序等案件发生率大幅降低。
创新活动形式载体,提升基层治理硬实力
实施提质行动。实行“一区一策”品牌攻坚行动,根据摸底调研结果将小区划分为“和家托管”“国有企业兜底”“居民自治”“结对帮扶”四个种类,并在10个小区实行试点改造,分类施策,整体提升。大力推动辖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老旧小区硬件设施完善工作体制升级。今年以来共治理飞线乱线3000余米,修缮小区道路约2000余平,施划机动停车位800个、非机动停车位1万余米,完成23个小区雨污分流,公共设施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探索实施志愿组织孵化机制,目前已孵育出物业维修、积极分子、退休干部等10支志愿服务队,注册登记志愿者100余人,开展防溺水宣传、公益助学、疫情防控等200余次志愿服务活动。
开展共驻共建。充分发挥辖区单位企业和“双报到”党委共创共建优势,全面整合辖区内可利用资源,不断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健全完善共驻共建机制,通过结对共建,建立资源清单264项,需求清单240项,共建项目清单189项,在职党员每年参加各类志愿服务和党组织活动达3000余人次。
关爱新业态群体。聚焦新业态群体党建工作,以建强党组织坚强堡垒、搭建暖心服务平台为抓手,充分整合“两新”党组织、爱心商家等多方资源,建成16处“暖心驿站”,面向外卖员、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提供暖心服务,进一步织密服务阵地体系。同时通过“党员归巢”、“小哥”志愿者招募等行动,引导其入驻南城街道“智慧社区”成为“移动网格员”,有效扩大了新就业群体参与城市治理的“共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