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花园位于牡丹区南城街道程堤口社区,始建于2004年,共有居民楼宇30余栋,现有住户880余户,存在路面坑洼破损、墙体斑驳脱落、公益广告褪色、车位不足车辆乱停乱放、内外墙管线杂乱、出入口破旧等多种典型的老旧小区问题。今年以来,南城街道树牢“党建引领、多元参与”理念,不断深化为民服务工作机制创新,从“三要三也要”出发,“精雕细琢”对南平花园小区进行改造提升,为打造“宜居南城”注入崭新动能。
要“面子”也要“里子”
在小区改造提升中,做到对小区门面、地面、墙面等外观改造“面面俱到”,已完成小区大门和主干道22栋楼体围墙的美化复新,新增公益广告45处,粉刷内外墙面10000余平方,捆扎整理楼体线缆1000余米,剪除废弃线缆200余米,维修、硬化路面8000余平方。除此之外,利用专项资金对小区的雨污水管道、弱电管网等基础设施同步进行了提升。同时为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安装并完善了小区安防监控设施、消防安全设施等。
改造前
改造后
改造前
改造后
改造前
改造后
南平花园提升改造计划共涉及7个大项,改造面积达1.2万方,在市、区领导和包联单位的帮助指导、多方筹措下,共投入资金150余万元,围绕补齐基础设施的短板、完善公共设施的建设、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等,完成了老旧小区“由里到外”的华丽变身。
要“ 通盘考虑”也要“因地制宜”
南城街道坚持“以问题为切口,以需求为导向”,紧扣群众“急愁难盼”的问题,将居民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进行融合,把好事真正办到居民心坎里。同时,街道、社区充分利用小区旧貌旧址,以服务居民、方便居民为准则,盘活“闲置区”、“边角地”,因地制宜的规划停车位,共新施划停车线5000余米,规划停车位近800个,基本满足了小区居民的停车需求;补种绿化带冬青2000余米,并设计增设非机动车停车棚、规划加装便民充电桩。
“这次改造,解决的都是大家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脏乱差和功能缺失等关系居民安居宜居的问题。”小区居民感叹,“微更新”也能解决“大问题”,这样的改造是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让居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心,是真正的“民心”工程。
要“改造提升”也要“长效治理”
南城街道党工委始终把“党建引领、多元参与”理念融入到老旧小区改造建设、管理、运营的每个环节。改造前通过网格员楼长走访、智慧南城“掌上红绣匠”反馈、小区居民群沟通、小区“红绣匠"联系点收集等多种渠道了解业主改造的诉求,改造中适时召开由小区党支部牵头,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小区物业、业主委员会、楼栋长、党员、志愿者和小区居民代表等多方参与的专题会议,及时讨论传达小区改造提升工程进展,改造后结合创城工作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确保改到“点子上”,改到“心坎上”。
“掌上红绣匠”
“三分靠建、七分靠治”。南平花园小区构建“1+2+N”一核多元红色治理体系,即以小区党支部为核心,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双方共同发力,“双报到”单位、小区周边单位及企业、“双报到”党员、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多元参与,巩固改造成果、持续激发活力,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后半篇文章”。
建立并完善多方协商共治机制,联合办结民生微实事30余件,化解矛盾纠纷18起,实现了“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组建“小区在职党员、退伍士兵、离退休党员、楼栋长、热心居民”等志愿服务队伍,聚焦业主需求清单,广泛开展理论宣讲、法律服务、健康义诊等志愿活动20余次;联合南城派出所组建了“红绣匠”夜间巡逻队,24小时开展巡逻防控,有效提升了小区居民安全感。
南平花园提升改造工程,是南城街道推动老旧小区提质改造的一个样板,也是南城街道落实城镇基层为民服务工作机制缩影,南城街道党工委将民生“关键小事”,作为“头等大事”来办,多措并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