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文润乡村“三字经”,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我们把刺绣工艺应用到粗布产品上,让消费者感受到北方粗布技艺与江南刺绣技艺的融合。”在邹平市明集镇汉家老苗展览馆内,苗家老粗布工艺第九代传承人苗传武,正在给前来参观的游客介绍他家的文创产品。苗家老粗布工艺作为明集镇的传统文化代表,熠熠生辉。
近年来,明集镇精耕细作,不断厚植乡村振兴文化沃土,通过融合发展、创新突破,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促产、兴村作用,为乡村全面振兴助力赋能。
以“文”化人,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
在今年5月举行的牛家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分红仪式上,穆开庆作为入股合作社的回乡创业年轻代表进行发言:“作为90后,我对蔬菜种植比较陌生,于是,村里为我们这些年轻人办起了‘蔬菜种植大课堂’,我收获很多。”
为更好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明集镇确立弘扬乡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思路。在牛家村蔬菜种植大课堂上,30多个年轻人认真聆听:村庄683年的历史,50多年种植蔬菜的传统技术,合作社目前经营状况……老师用饱含深情的方式向年轻人娓娓道来。“我们还对年轻人进行特色种植业专业知识、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将现代农业产业融入浓厚的乡村情节中,增强他们致力于家乡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牛家村党支部书记穆玉文说。
明集镇打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文明实践小课堂、美德健康生活方式进万家等多种活动,将现代产业发展、传统技艺传承、技能培训等内容植入活动中,达到寓教于乐、以“文”化人的效果,引导群众树立积极健康、用辛勤劳动创造财富的意识,为乡村振兴凝聚内生动力。
以“融”促优,为乡村振兴增添活力
“现在上了‘搬绞’,用6个绞就可以做出原先40个绞才可做出的花色,而且花色样式更多,产品更美观了。”苗传武所说的“搬绞”,是织布里面的一种提花新工艺。苗家老粗布在2021年经过实践,创新应用了“搬绞”,不仅大大提高了织布效率,较之前相比,产品在花色、外观上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产品销量大增。
为更好地保护传统文化,明集镇提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在保护传统技艺的基础上,革故鼎新,开拓创新,将传统技艺与现代需求相结合,多元化创造具有现代气息的文创衍生品。建设苗家老粗布、段桥丸子非遗博物馆,全力传承好、发扬好传统手工艺,打造“山东手造”滨州精品。截至目前,明集镇申请注册非物质文化遗产2处,苗家粗布成功入选“山东手造·优选100”,更新传统技艺10余项,推动文化价值向产业价值积极转化。
以“治”兴村,为乡村振兴深挖潜力
“现在书屋成了全村最受欢迎的地方,每天来书屋看书的人络绎不绝。”明集镇里六田村党支部书记田纯锋说。明集镇对原有的36处“农家书屋”进行“升级”:硬件设施不断完善、书籍种类定期更新、荐读导读活动形式多样……“农家书屋”既培养了群众读书看书的好习惯,又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打造“农家书屋”,是明集镇强化镇级文化治理,深挖乡村振兴潜力的其中一个举措。今年来,明集镇致力于打造“书声明礼 墨香集贤”耕读品牌,通过升级完善“农家书屋”、举办“读书分享会”、组建耕读联盟文化社团等多种文化惠民活动,发展“以耕养读、以读馈耕”的“耕读文化”,弘扬传统美德、涵养乡村文明、推动产业发展。
同时,明集镇加大先进典型影响带动作用,开展“农村夜话”“消暑之夜”等活动,现场表彰“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家庭”,鼓励典型人物讲述励志故事、向善向好经验做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乡村文化、村民生活习惯,让乡风文明吹拂群众心田。
目前,明集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3000余场次,受众群众达40000余人次,推选先进典型1500余人,形成了“人和、心气、风正、气顺”的治理形式,乡村文化换发蓬勃朝气。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房产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 19472权威披露:政治骗子祁麟、胡剑、黄红蕾
- 27140泽连斯基再谈与特朗普在白宫争吵:那一
- 36151"对等关税"生效前特别提中国,特朗普
- 46022官方称17岁女孩代孕产子属实 知情人
- 55581泽连斯基最爱“克宫陷入火海”,俄方回
- 64834聊天记录曝光!误把记者拉进美国高官群
- 74234轻松一刻:说穷吧,还有班上 说富吧
- 83540市区一小区出现神秘噪音,24小时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