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莱芜区以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建强创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集聚各类人才、优化科技服务,探索出一条增高端、提智能、创品牌的发展新路径。以山能重装为代表的能源装备、以正泰线缆为代表的电力装备、以奔速电梯为代表的特种装备正在加速壮大,“莱芜智造”品牌正逐步叫响。
科技创新,是“智”造好品的基础。
五年来,莱芜区新增瞪羚企业29家,培育省级以上科创平台77家、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0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6家,高新技术企业增至232家,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6.3亿元,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3件,引进培育国家高层次人才75人,成功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
聚要素 打造创新发展“强磁场”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也是推动创新的生力军。
仕达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入驻莱芜医药产业园后,依靠科技企业孵化器资源和各项扶持政策,先后申报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等资质称号,落实各类财政奖补资金2000万元,实现了从原创型企业到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跃进。
仕达思的成功,是莱芜区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的体现。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1家,创历史新高。
创新平台建设是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莱芜区充分发挥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功能特色、龙头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优化支持政策,推动各类平台建设。其中,山东一品农产集团申请建设2022年“山东省调味蔬菜技术创新中心”,已经完成现场考察阶段。若获批成功,莱芜区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将实现“零的突破”。今年,全区已新增院士工作站1家、市级众创空间1家、市级重点实验室6家,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家。
科技人才是创新驱动的源泉。莱芜区采取靶向引才、专家荐才等方式,引进更多“高精尖缺”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今年,莱芜区将力争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0家,研发投入增长18%,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7件。健全完善“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产业孵化体系,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3家。引进培育市级以上领军人才10人、高技能人才1200人。
莱芜,正成为聚合各类创新资源的“强磁场”。
强园区 提升载体发展新能级
为让园区走上特色化、产业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莱芜区立足园区特色产业优势,为发展精准定位。
在科百智慧农业产业园的大棚内,莲雾、木瓜等热带水果实现了规模种植,“南果北种”让农业种植效益得到提升。这只是莱芜农高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
莱芜农高区坚持“特”“优”发展方向,依靠农业产业优势,大力发展高端、高效、高值农业,加快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引领全区现代农业发展。新建国家特色蔬菜(生姜)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等9个科研创新平台,承担实施各类科研项目24项,转化各类高新技术成果17项。通过发展高端、高效、高值农业,已成为中国生姜之乡主产地,全国重要的姜蒜生产、加工、出口基地,也是山东省十大农业产业集群地之一。每年销往国外生姜产品70多万吨,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年创外汇约3亿美元,辐射带动全区乡村振兴。
以培育发展三大主导产业为主攻方向的莱芜高新区,持续深化网格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以钢为基、以车为本、以药为先”的产业发展格局。坚持“高”“新”发展方向,突出创新和产业化,吸引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入驻。
截至8月份,智能网联重卡(一期)项目今年已生产重卡2518辆;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已签约3个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产值70多亿元;珅诺基药业公司研发的淫羊藿素软胶囊和济世药业公司研发的丹酚酸A片,正在稳步推进规模化生产。今年以来,东沃环保新材料等29家企业获评省专精特新企业,九佳紧固件等14家企业获评省瞪羚企业,华冠智能卡获评省工业设计中心,金智瑞新材料等32家企业获评市专精特新企业。莱芜高新区力争5年内综合实力跻身“全国50强”。
风景如画的雪野旅游区拥有济南50公里圈内最大水面,湖面开阔、风光秀美。雪野湖国家湿地公园、马鞍山森林公园、房干九龙大峡谷等众多景区环湖而聚。
雪野旅游区立足生态禀赋,坚持“旅游+”“+旅游”发展方向,积极开发多元业态产品,大力发展会议会展、通用航空、医疗康养等产业,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完善片区规划,提升沿湖沿线环境,建设配套设施,增强承载力、吸引力,全力打造“省会会客厅”“济南新名片”。
创品牌 推动构建发展新格局
近日,500箱本地自产山楂品种“小红星”鲜果完成装箱,运往青岛港发往日本。这是山东省山楂鲜果首次进入海外市场。众所周知,国外客商对鲜果出口的要求非常高。这次山楂鲜果出口,打响了“莱芜品牌”,对发展特色农产品起到了有效的示范引领作用。
提升农业品牌竞争力,品质是根基,特色是关键。
5年来,莱芜区现代农业不断提质增效。建设高标准农田4.2万亩,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0家,认定“三品一标”农产品157个,打造区域品牌“嬴味莱”,规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突破120亿元,获评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全省农产品出口产业集聚区。依托“三辣一麻”等特色资源,推动全区特色农业提档升级。2022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中,莱芜生姜榜上有名。不少消费者购买优质农产品已从“选品”逐步向“选牌”过渡转变。山东省万兴食品有限公司的主打品牌“姜老大”早已远销100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赢得广泛赞誉。还有“华兴”鸡腿葱、“松鹤”黑猪肉等品牌也已家喻户晓。
2022年度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名单发布,莱芜5家企业榜上有名。截至目前,全区14个企业获评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3个莱芜品牌入选首批“好品山东”,现有山东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5个。品牌竞争力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
擦亮文旅品牌底色。坚持“山水人文”和谐共生,串联提升雪野湖、莲花山等优质旅游资源,打造“说莱就来”文旅品牌,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整合红色资源,挖掘传统文化,丰富莱芜精神内涵,打造文化品牌。
莱芜区将实施品牌价值提升行动,引导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注重知识产权保护,主导参与各类标准制定,建设“品牌强区”“质量强区”。
(来源:济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