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站在上合服务中心登高远眺,宽敞整洁的道路,鳞次栉比的高楼,绿荫覆盖的公园……一幅极具上合风情、蓝绿交织的城市美好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处处彰显着活力、释放着魅力、蕴藏着动力。功能载体项目的建设现场皆是争分夺秒的“火热”场景,青岛·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进入冲刺阶段,配套建设工程将同步完工;交大大道地下道路交通配套工程、中法客厅、上合组织国家青年创业中心、上合国际交流中心等项目压茬推进,为城市承载力提升持续“加码”。

半岛记者在胶州如意湖畔看到,青岛·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海汇繁花、珠贝生辉”的恢弘形象分外“吸睛”,波浪般起伏的外立面下方,澄明的玻璃映衬出蓝天白云和远处湖面的波光粼粼,显得自然而灵动。这座充分体现上合特色的建筑,正在打开一扇上合示范区形象的新窗口,成为城市新地标。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内部装修、设备调试等项目收尾工作,全力冲刺9月30日开业运营。”该项目工程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建设之初,该项目就不断刷新着建设领域“上合速度”。14天完成60余万立方米淤泥质土开挖外运、20万立方米土方换填工作,高峰时期36台桩机同时作业,31天完成7304根预制方桩施工,28天完成元素区和会议区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30天完成综合馆地下主体结构施工。此外,项目坚持倒排工期、挂图作战,3月23日完成地上首根钢柱吊装,4月15日实现地下室主体全面“正负零”,5月12日完成综合馆屋面梁首吊,6月26日实现地上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不仅颜值高,青岛·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更承担着“重任”。据悉,该中心融合会议会展、观光旅游、商品展销、文化交流、商事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由综合馆、上合元素文化展示区、多功能馆、中心广场四部分组成,致力于搭建面向上合组织开展双多边交往活动的重要平台载体。其中,上合元素文化展示区作为博览中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将为各上合组织国家提供展示馆,集中展示各国历史、文化、艺术、民俗等生活场景和特色元素,结合数字光影,实景式呈现上合组织国家浓郁人文风情,展销各国特色商品,促进上合组织国家商旅人文交流。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决定着城市的品质和能级。在上合示范区核心区内,除了青岛·上合之珠国际国际博览中心,中法客厅、上合组织国家青年创业中心、上合国际交流中心等其余10个功能载体项目也在拔节生长,成为“上合之城”的发展底色。随后,半岛记者走进位于上合服务中心西侧的上合组织国家青年创业中心项目现场,车辆穿梭、机器轰鸣、塔吊林立,四栋主体建筑拔地而起,施工人员挥汗如雨,处处奔涌着项目建设的热潮。项目负责人仲少伟介绍,“进入地上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后,我们正抢抓施工黄金期,全速推进建设,朝着年底主体结构封顶的目标冲刺。”据悉,该项目预计2024年2月全部竣工并交付投入使用,将为包括留学生在内的上合组织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来华创新创业、经贸合作搭建舞台。
同样建设正酣的还有上合国际交流中心项目,该项目主要建设教学综合楼、行政管理及教研办公楼、报告厅、专家学员公寓楼等,打造面向上合组织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经济、金融、人文、教育等领域的经贸合作交流平台,为国际交流合作搭建新桥梁,计划2023年8月底竣工。“目前,报告厅、办公楼、中西餐厅、教学楼、公寓楼主体施工已经完成,我们开足马力,计划在9月底前完成公寓楼隔墙板安装,餐厅、办公楼、教学楼、报告厅、公寓楼屋面和地下车库防水施工。”项目承建方—中建六局相关负责人说。正在主体施工阶段的交大大道地下道路交通配套工程,南起闽江路以南,北至辽河路以北,全长约4.7公里,主要包括道路工程、地道工程、桥梁工程、地铁结建工程等。其中地铁结建工程范围为“四站三区间”,地铁区间长度约6.1公里。项目建成后,将快速分离过境交通与区域到发交通,提高路网交通承载能力,为区域交通提供一条便捷的连续通道,从而提升上合示范区整体交通品质。上合示范区的生态底色,远不仅于此。正在建设中的如意湖综合配套建设工程是上合示范区深入推动绿色生态园区建设而重点打造的标杆项目,将打造城市功能与湖泊相互渗透的复合廊道,建设充满活力、富有文化底蕴的滨水绿色纽带,成为上合组织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持续绿色发展的展示窗口。据介绍,该工程范围包括青岛·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北侧环路和南侧环路、金融大道、长江路、金泽街以及如意湖景观,计划与青岛·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同步竣工。同时,将通过增加碳汇、减少碳源、海绵城市、节能运营等路径措施,构建“生态渗透、城园相融”的公园城市新样本。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项目建设成果在青岛·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上合广场、上合国际会议中心、交大大道地下道路交通配套工程等重大项目实施中发挥积极作用,加快项目建设进程的同时,促进各类产业要素互动耦合、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