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明亮的圆月高高挂在头顶,月光洒在东营原油库迁建工地,十个油罐默默耸立在月光中,似乎在诉说着建设者的故事。
9月10日,中秋佳节。
晚上10点半,繁忙了一天的施工工地一片宁静。魏特和他的同伴们收拾好设备,走进站库,开始了每天的工作。
“放射检测,请远离施工现场;放射检测,请远离施工现场……”
他和同伴们陆续将设备运送进站库,在每个路口放置一个喇叭,喇叭里不停地发出语音提醒。
“90后”的魏特,来自内蒙古,半年前成为东营原油库迁建工程的一名参建人员。他的工作是给原油库每道焊接口做质量检测,用他的话说,就像是医生给病人做X光线和胸透。
每天,他们要根据接到的指令到现场寻找焊口,在每道焊口上布置放射源和胶片,然后绕圈一周给焊口进行探伤,通过检测判断焊口焊接的质量是否合格。
晚上10点开工,凌晨6点前收工,跟星星和月亮打交道是魏特工作的日常。他说,白天原油库施工紧张繁忙,加之给焊口“探伤”这项工作有放射源,他们的工作只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进行。
原油库迁建工程进入最后的施工阶段,各项工作也逐渐进入收尾,相较项目建设前期的忙碌,这个中秋节似乎安静了不少。但是在魏特看来,只要检测工作没有全部结束,每个夜晚都是一样的。
这天晚上,魏特他们要给300道焊口做检测。由于夜间施工光线昏暗,他们就捋着管线给每一道焊缝都缠绕上一道红线,不错过每一条焊缝。
魏特说,300道焊口,最多的时候一晚上要拍1300多张片子。6小时后,这些片子还要被远在几公里外值班的技术员刘增冲洗出来并出具评估报告。
对于不合格的焊缝,胜利质检站、项目部以及胜利监理共同组织质量监督小组,帮助施工方分析原因、调整焊接工艺。
高强度的工作节奏,有时也让这些年轻的小伙子们吃不消。“作为工程质量的第三方评价机构,一道道焊口就是质量‘底线’,我们要做得就是用专业技术认真做好焊口质量评价,为原油库工程尽好职、负好责。”魏特说。
“我们执行的是国家最高标准。”刘增特意拿出已经被翻得发黄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他给记者详细介绍,从今年二月份到目前,他们总共检测了6万多张片子、两万多道焊口,一次焊接合格率高达99.6%。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今晚的工作开始前,他特意和妻子打了个电话。长时间黑白颠倒的生活,魏特只能晚饭时间跟远在家乡的妻子聊聊天,这也是夫妻两人生物钟唯一一致的时间。自今年三月份离开家,两人就没有见过面。
中秋佳节,在他们眼里跟日常并无二样。虽然辛苦,但魏特觉得自己的经验值一路飙升,能参与这样高标准、高质量的项目,是职业生涯里一枚耀眼的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