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生产十五项重要措施部署以来,东营市利津县应对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出新招、使硬招、亮实招,围绕开展安全生产“补短板、强弱项、提本质、保安全”专项行动,认真梳理短板、弱项问题,创新建立“领导查、专委查、专家查、企业查”“四查”工作机制,全力保障打赢安全生产攻坚战和持久战。
“领导查、查责任”。以落实安全生产十五项重要措施和“八抓二十项”创新举措为主线,县委、县政府强化组织领导,联系包靠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带头深入一线开展安全生产调研督导,以上率下带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每月听取1个专业委员会工作情况汇报,对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日报告、周调度、月通报”制度,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和网络。 县级党政领导干部督导发现隐患339项,61项突出问题和主要风险隐患全部落实防控整改责任。
“专委查、查覆盖面”。县安委会15个专业委员会全面开展拉网起底监督检查活动,各专委会每月组织重点领域企业负责人开展“八抓二十项”创新举措知识测试,倒逼企业强化安全生产知识学习,落实主体责任。制定出台16个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事项清单,共梳理监管事项700余项、具体监管内容2600余条,进一步厘清监管事权、消除监管盲区。
“专家查、查关键”。投资451万元,聘请中化协、安科院等“国”字号专家团队,针对危险化学品、燃气、交通运输等59家化工企业领域靶向发力并完成2轮“诊断式”检查,共检查隐患15908项,重大隐患37处,已整改7726项,停产停业整顿企业12家。
“企业查、查本质”。以安全生产“大学习、大培训、大考试”专项行动为抓手,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培训“走过场”、安全资格证书“打假”等专项整治行动,倒逼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突出企业隐患自查自纠主体地位,要求企业严格落实全员主体责任清单,全面开展自查自纠,改善安全生产条件。33家危化品企业、67家加油站完成全要素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推广应用,13家企业、33套危险化工工艺装置和33家企业、18种化工过程操作单元完成机械化和自动化改造,完成率达100%。
利津县今年还投了资1716万元,购置配备消防救援照明车1辆、远程供水装备1套,强化了应急处置能力。指导企业修订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完善重要岗位和重点部位应急处置方案,落实“一周一小练、一月一大练、一季一检验”,全面推行应急处置卡、应急交底人等制度,应急救援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实现了本质化安全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筑牢了安全发展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