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培霞,女,1979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曹县特殊教育学校高级教师。
1998年师范毕业后,一直致力于特殊孩子的教育和康复工作,现承担培智三年级生活语文和班主任教育教学工作,兼任学校教务工作,已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默默工作24个年头。
从教以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精心施教,勇挑重担。
多种类型的残障孩子,情况各异,那么作为特教老师相应的要付出比普通教师要多几倍、几十倍的努力和汗水,为了更好胜任这一职业,她的做法如下:
一、锤炼思想,提高境界
作为一名教师,赵培霞老师深知学习是终身的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业务上强人一筹,于是先后在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教育学院进修,分别取得专科、本科学历。平日里注意学习党的各种教育方针政策,常常阅读各种教育著作如:卢梭《爱弥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朱永新《新教育之梦》等等,之后还时常动笔写读书心得和读后感,在理论层面不断提升自己,从思想上努力提高自己,还积极参加各种外出培训学习,不时地呼吸外界的新鲜空气。
工作中她团结同事,服从领导,认真落实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当其他教师们拿教学中“难啃的骨头”与她共同探讨、请教时,她总是很乐意地积极得回应。她也总是以自己特有的人格魅力辐射和带动周围身边的教师,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总是换位思考,替别人着想。
二、关注学生,用心钻研
教学上,赵老师本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教他们学习各科书本上知识,而且让她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做人。
李XX,她班全校出了名的“调皮鬼”,他上课无纪律,下课无组织,管他高兴不高兴,总是乘人不注意背后打人一拳或一掌,或把水故意倒到别人的裤子上,说人家尿裤子了等等。对于这样的学生,赵老师她并没恼怒和惩罚,而是诲人不倦、谆谆教导,立个长远计划专门对他进行循循善诱——首先纠正他生活上的一些不良习惯,如随地吐痰、乱扔纸屑,不整理桌椅等,然后抓住他的特长进行一些“不公平”的竞赛,多让他体验成功的感受,公开表扬,找回自信,消除自卑,就这样在赵老师一点一滴地引导下,李XX他逐渐地改邪归正了。
课堂上赵老师很注意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不同残障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积极营造一种轻松愉悦、平等和谐、活跃有序的课堂氛围,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在教学过程中,她还特别注重提高自己的教研水平,其创作的论文《浅谈目前聋校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在2014年3月在省级刊物语文学刊上得以发表;撰写教学论文《在生活语文教学中提高智障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于2019年7月在省级期刊天天爱科学上得以发表;其研制课件《耳朵 嘴巴》在全省特教多媒体课件交流评比中,荣获三等奖;。
赵老师虚心好学,积极上进,利用业余时间勤奋钻研特教知识和前沿理论,并理论指导实践,进行课题研究。她先后主持了市级课题《口舌操在聋儿发育教学中的作用研究》、省级课题《提高智障生核心素养口语表达能力策略的研究》等等。
三、精心培育,用心沟通
2016年秋季,学校扩大招生范围,开始招智障儿童。从事培智教育,对她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1、以身示范,从我做起
作为学校教学骨干,她总是坚持这样一种观念:不管什么样的学生,只要他们来了,我们就应该好好教育培养,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用不同的方式放大这些优点。因培智班学生年龄、智力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她在课堂上采用个别化教学法,探索“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针对性的补偿学生生理、心理上的缺陷。学生在课堂上学得开心,玩得也开心,都喜欢上她的语文课。
爱是永恒的话题。“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赵老师所带的班级中,中重度的弱智学生占了一大部分,自理和自控能力普遍较差,但她始终坚持以“爱”为基点,用“心”去面对每一位学生。
在她的班里,有个叫小珲的自闭儿,零语言,有攻击行为,挖老师、打同学,咬老师的手,抓老师的脸,上课随意走动,无法坐下来安静听课。面对这个孩子,她困惑过、退缩过、无助过。即便这样,赵老师也从来没有过放弃过这个学生的念头,对他进行个别化教育,结合游戏,找出他的兴趣点,让他在玩的乐趣中学知识。现在,他基本上也能安静地坐下来学习了。
还有一位学生叫小宇的学生,有语言障碍,刚入校时只能说两个字,说三个字时都要漏掉一字,在课堂上赵老师耐心的教他发音,游戏似的教他做舌体操、唇操,为了锻炼其肺活量买来各种颜色的气球,变着花样的让其吹,制定各阶段的个训康复方案等等,并和他妈妈协商好,家校共育,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现在,小宇基本上能说四、五个字的句子了,而且见了老师老远都打招呼“赵老师好!”,他妈妈很感激,激动的说:”孩子的进步,离不开老师的辛勤付出,真的非常感谢老师!”班上孩子们做错了事,她总是耐心的批评教育,努力用真诚感染他们。
她本着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信念,耕耘在特殊教育这块爱的园地里。一年,两年,三年过去了,渐渐地这些孩子变得懂事起来,有几个孩子默默地念着:“老师关心我们,我们爱老师。”对于用这种特殊方式表达的爱,常常让赵老师深深地感动。她曾为那个教了一个月会写“多”的孩子感到骄傲;她曾为那个不会说话的孩子开口说出的第一句“老师好”而感动得流泪;她曾为那个能把她讲的故事再完整的复述一遍的孩子而感到高兴。
看着有进步的孩子,赵老师幸福感油然而生。尽管没有桃李芬芳,她也没有遗憾,因为在特殊教育的芳草地里,起始于辛劳,收获于平淡。
2、同心同德,开拓进取
培智教育刚刚起步三年,在教学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自闭症、言语障碍、脑瘫、唐氏等残疾孩子的行为问题,特别棘手,于是赵老师在翻阅大量书籍、和同事积极讨论、抓住一切机会向专家讨教的基础上,对孩子们进行了系统的六大能力评估,摸清情况,才能精准发力。在教学中安排集体教学、感统训练、语言训练、行为矫正……一个个特征各异学生,一项项专业化内容,在她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教学困惑逐渐有了方向和答案。
孩子们从哑口无言到字句清晰,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到生活自理,从抓人打人、自我伤害到学会合理宣泄情绪,从欺负他人到乐于助人,从只知道惹是生非到能自食其力……看到孩子们点滴进步,家长们脸上慢慢有了笑容,也常常会说 “赵老师,你对我们很重要”、“ 赵老师,多亏有了你”之类的话。为了表达谢意,有些家长甚至给赵老师写感谢信……
走近赵培霞老师,你会发现,她的工作作风就是脚踏实地、尽心尽责,高标准、严要求,每一项工作都是有计划、有落实、有总结的。她帮助年轻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帮助授课者找出优缺点,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等等。可以说,每一位年轻教师的成长,都洒有她辛勤的汗水。
四、努力奋进,硕果累累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赵老师,在领导和同事的关爱下,曾荣获:“山东省优秀教师”;“菏泽市教学能手”;“曹县名师”;“第八批曹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曹县第一届最美教师” ;“菏泽市骨干教师”;“菏泽市教育教学信息化优质课二等奖”;“菏泽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优质课一等奖;“山东省优质课三等奖”;“曹县优秀教师”;“曹县十佳人类灵魂工程师”等荣誉称号。
赵老师常说,干特殊教育这行,靠的就是“爱心、耐心、加恒心”,有了爱心,才有花的种子;有了耐心,种子才会发芽;有了恒心,才能开出七彩的花朵。
“别人站得远,我们就走近,距离便会缩短;别人若冷漠,我们待以热情,就会逐渐热络。唯有主动付出,才有丰盈的果实得以收获。”这便是在她心中对特殊教育事业始终不变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
正因为赵老师这种默默无闻地执着和追求,以及对这些残障孩子这份炽热的爱,我们曹县电视台民生在线栏目组,曾经多次进行报道,得到广大家长和领导同事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