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懒得炒菜做饭,来村里的孝善助老食堂不只吃得饱吃得好,还营养卫生,关键是一帮老姊妹们能坐在一块开开心心地拉呱唠嗑,咱舒心,孩子们在外边上班放心、安心,说啥也没想到老来老去过上这么滋润的生活!”日前,在滨州市滨城区三河湖镇曹桥村孝善助老食堂内,84岁的聂凤英老人坐在餐桌前,吃着香喷喷的饭菜,乐得合不拢嘴。
“孝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建设孝善助老食堂,就是要让村里的留守老人,特别是鳏寡孤独老人的生活更滋润。”滨州市公安局滨城分局派驻曹桥村第一书记耿滨说,“今年上半年,在滨城区民政局和慈善总会的支持下,依托‘一米阳光’项目在村内建成孝善助老食堂,面积约190平方米,可容纳100人就餐,同时提供老年人助餐配餐服务,解决了村内部分空巢、高龄老人‘吃饭难’的问题,特别是独居、失能、孤寡老人的就餐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
曹桥村孝善助老食堂大厅迎面墙上是村里70岁以上老人的健康档案,黄色档案代表的是70-80岁老人,绿色的是80-90岁老人,红色的是90岁以上老人,方便查找的同时也便于实现精细化管理。组织老人们来食堂就餐的同时,还定期聘请医护人员为老人进行健康查体,及时记录、补充、更新和完善每一位老人的健康档案,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医疗、防疫、保健、康复等服务。老人们既吃了饭又享受到免费的查体服务,真正实现了“吃饭有人做、生病有人看”。截至目前,该孝善助老食堂开展专题活动3场,服务鳏寡孤独人群70余人次。
孝善助老食堂不仅为村里老人提供了一个就餐场所,同时也成为村里老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饭前饭后,老人们来到活动室,打牌、下棋、阅读报刊书籍。84岁的张德清老人高兴地说:“食堂饭菜软硬适中、口感清淡,非常适合我们老年人的口味,饭后还能在这里和老伙伴们聊聊天、打打牌,感觉非常幸福。”
曹桥村孝善助老食堂运营近3个月以来,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曹文强每天都要来食堂转转,看着老人们满意的表情,他的心里越发踏实。曹文强说:“养老难,最难在农村。村里有70多位70岁以上的老人,仅鳏寡孤独的就有20多个,年轻人不出门挣钱不行,而老人们留在家里缺人照料,孝善助老食堂的设立就是弘扬孝善传统美德,帮助子女尽孝,解决村里空巢、留守以及高龄老人‘吃不上、吃不饱、吃不好’等问题。”
目前,曹家桥村孝善助老食堂采取慈善捐一点、政府拨一点、村集体拿一点的养老助餐配餐合作机制。经过近3个月的运营,还逐步探索出了“1+N”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即以孝善食堂为依托,为老人提供助餐、助医、助乐、助急等多种养老服务,建立起一个集日间照料、家政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医疗护理等于一体的现代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点。
“在日常管理制度上,我们实行‘三个一点’制度,党员干部帮扶一点,家政公司服务一点,志愿者奉献一点。”三河湖镇分管负责同志介绍说,“通过党建示范引领、政府购买服务、号召志愿团队等多种途径,共同为老人们提供全方位的照料服务。比如,村内党员结对包保留守老人;与滨州心悦社工、好大姐、喜大嫂等社工组织和家政公司合作,由社工组织和家政公司提供专业养老服务;招募有爱心有能力的村民志愿者,让老人们吃上美味价廉的热饭菜的同时,享受到更多的乐趣。”
今年上半年以来,三河湖镇以“一米阳光”孝善食堂项目为载体,充分发挥社工站“爱心管家”作用,在积极探索堂食运营模式的同时,也广泛开展每天为村内孤寡老人、高龄老人送去“一顿饭”“一壶水”活动,在定期为老人提供理发、剪指甲、洗衣服等家政服务的同时,既实现了探望探视,又在老人们心中种下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小食堂里大民生,孝善助老食堂密切了党和群众的联系,弘扬了尊老爱老的中华传统美德,描绘了和谐幸福的乡村美丽画卷。下一步,三河湖镇将以孝善助老食堂为载体,将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做实做好,切实打通民生保障“最后一公里”,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让滨州色彩更加鲜明、滨州味道更加醇厚、滨州温度更加舒适。(胡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