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山东 > 正文

加大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力度、预计各地将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约200亿元……今天这场发布会很重要!

0
分享至

近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加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有关工作。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8月26日下午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有关情况。在加大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力度方面,具体有哪些政策支持?一起来关注!

近期在加大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力度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一是指导各地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

二是加大遇困群众临时救助力度,指导各地为符合条件的未参保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众,由务工地或经常居住地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金。

三是全面落实低保、特困供养等救助政策,及时将符合条件的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和突发严重困难户纳入低保和特困供养范围,确保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四是加快推进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建设,指导各地简化优化救助程序,提高社会救助时效。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力度的举措,要求全面落实低保扩围政策、尽快将一次性生活补贴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加大遇困群众救助力度、抓紧把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金的政策落实到位,同时决定自今年9月份至明年3月份,阶段性调整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实行"扩大保障范围、降低启动条件"政策,加大对困难群众物价补贴力度,切实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阶段性调整价格补贴联动机制的政策内容有哪些?

一是阶段性扩大保障范围。现行的价补联动机制是2021年修订完善的,覆盖了7类群体,这7类群体是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合计约5800万人。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今年9月份至明年3月份,在上述7类群体基础上,将领取失业补助金人员和低保边缘人口等2类群体阶段性新增纳入价补联动机制的保障范围,扩大保障范围后,预计可多惠及约900万人,共覆盖困难群众约6700万人。

二是阶段性降低启动条件。将现行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启动条件中的CPI单月同比涨幅由3.5%阶段性降低为3.0%,同时保持CPI中食品价格同比涨幅达到6%时发放价格补贴等其他启动条件不变,满足任一条件即启动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启动条件已经适当降低的地方,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阶段性进一步降低启动条件。

阶段性调整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加大对困难群众物价补贴力度需要增加多少补贴资金?增支的资金如何保障?

价格补贴联动机制是根据各地物价涨幅来启动的,补贴标准也与当地物价涨幅挂钩,补贴资金金额需要结合各地物价涨幅进行具体测算。

结合今后一段时间国内物价涨幅的预测,对阶段性调整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后,需要发放的补贴资金以及增支金额进行了初步估算,预计今年9月份至明年3月份,各地将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约200亿元,其中因扩大保障范围、降低启动条件而增加补贴发放约70亿元。

增支资金保障渠道上,除对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和失业补助金人员的增支资金,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外,对其他困难群众增加发放的补贴资金,由中央财政分地区给予补助,其中东部地区补助30%、中部地区补助60%、西部地区补助80%。价格临时补贴由地方先发放,中央财政后结算。

有哪些方法来保障符合标准的人口及时纳入低保?

一是加大低保政策落实力度。为落实国务院常务会有关低保扩围增效的要求,民政部在完善低保制度方面做了一些制度上的创新。例如,把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单独纳入低保,把低保边缘家庭的重病重残人员单独纳入低保就形成了按户保和按人保的结合,从而使低保制度更有容量;鼓励各地将低保审核确认权限从过去的县下放到街道和乡镇,从而加快低保审核确认的时限;核算家庭收入的时候,按照规定适当扣减一些刚性支出和必要的就业成本,对实现就业后的家庭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的这些低保家庭,也不马上退出,给他半年到一年的渐退期,使低保覆盖更多的困难群众,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二是加强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工作。落实低保"单人保"政策,需要认定低保边缘家庭。低保边缘家庭一般是指不符合低保条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超过低保标准,但是低于低保标准1.5倍,有的地方是2倍,同时家庭财产状况符合有关规定的家庭。现在各级民政系统已经认定了570多万低保边缘人口,这项工作还在进一步加强。

针对困难群众有可能继续增加的情况,下一步如何强化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

重点从动态监测和综合帮扶这两个方面来强化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

所谓动态监测,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将更多的低收入困难群众纳入监测范围。目前民政部门建立的全国低收入人口监测信息平台已经收录了6200万人的低收入人口的信息,包括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支出型困难群众、易返贫致贫人员和低保边缘人口,还要把更多的困难群众纳入到监测范围。同时拓展平台的功能应用,比如加强跟教育、人社、医保、住建、卫生健康、应急、乡村振兴、总工会、残联等等相关部门的数据比对,针对重病、残疾、就业、就学等情况设置预警指标,建立相应的监测预警机制。

所谓综合帮扶,要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针对不同困难群众的救助帮扶政策,建立起救助的圈层,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救助帮扶,比如生活有困难的给低保或临时救助,生病了有医疗救助,上学困难有教育救助,住房困难有住房救助,形成分层分类、综合救助的格局,从而通过社会救助体系来统筹救助资源,凝聚救助合力,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加有力、更可持续的兜底保障。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2024年,雷军吹了两个大牛,一个没实现,一个超额完成

2024年,雷军吹了两个大牛,一个没实现,一个超额完成

互联网.乱侃秀
2025-01-19 15:44:10
全部卖完!根本抢不到!浙江女子直呼离谱:半个月贵了5000元......

全部卖完!根本抢不到!浙江女子直呼离谱:半个月贵了5000元......

19楼
2025-01-17 08:19:32
这个信号,恐将使一线城市房价在节后再度转为下跌

这个信号,恐将使一线城市房价在节后再度转为下跌

重远投资观
2025-01-20 16:00:00
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文章写不好,不只是书读得少,而是逻辑有问题

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文章写不好,不只是书读得少,而是逻辑有问题

尚曦读史
2025-01-19 12:55:03
消防员库学辉为救小孩吸入毒气,智力降至3岁,最新直播时恢复得越来越好

消防员库学辉为救小孩吸入毒气,智力降至3岁,最新直播时恢复得越来越好

封面新闻
2025-01-20 21:53:54
上海交大解剖405名心梗死者,惊讶发现患心梗的人,有几大共性

上海交大解剖405名心梗死者,惊讶发现患心梗的人,有几大共性

荷兰豆爱健康
2025-01-20 16:25:31
老年痴呆“杀手”被揪出!权威机构:不想大脑萎缩,多做这6件事

老年痴呆“杀手”被揪出!权威机构:不想大脑萎缩,多做这6件事

奇妙的本草
2025-01-20 18:00:02
恍然大悟!一个很可怕的现实:今年一年级学生竟然是2018年出生的

恍然大悟!一个很可怕的现实:今年一年级学生竟然是2018年出生的

滑稽斑马呀
2025-01-15 12:25:25
又出大事了!突发4消息,有个让人大吃一惊,A股今天还要大涨?

又出大事了!突发4消息,有个让人大吃一惊,A股今天还要大涨?

一丛深色花儿
2025-01-21 05:20:03
曝申花有望签下泰山3大主力!海港旧将领衔,亚冠进球功臣在列

曝申花有望签下泰山3大主力!海港旧将领衔,亚冠进球功臣在列

体坛春秋
2025-01-20 23:59:05
“过山车式降温”,强冷空气年前到,春节广州气温将降至8℃……

“过山车式降温”,强冷空气年前到,春节广州气温将降至8℃……

番禺台
2025-01-21 00:03:28
除夕前两天,辽宁局部暴雪,降温10~14℃

除夕前两天,辽宁局部暴雪,降温10~14℃

鲁中晨报
2025-01-20 16:19:05
先涨价后打折?电商平台自营店被质疑骗取国补?网友:已经习惯了

先涨价后打折?电商平台自营店被质疑骗取国补?网友:已经习惯了

小人物看尽人间百态
2025-01-20 20:06:11
澳总理、马斯克发声,力挺德约!涉事主播公开致歉:我是在开玩笑

澳总理、马斯克发声,力挺德约!涉事主播公开致歉:我是在开玩笑

风过乡
2025-01-20 12:11:05
尴尬!向佐在上海街头给路人发红包,路人摆手躲开,还被保安驱赶

尴尬!向佐在上海街头给路人发红包,路人摆手躲开,还被保安驱赶

涵豆说历史
2025-01-20 18:16:55
都说今年消费降级,你们都到什么程度了?网友:开始卖瓶子了

都说今年消费降级,你们都到什么程度了?网友:开始卖瓶子了

解读热点事件
2025-01-19 00:05:42
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梅拉尼亚币发行不到半天上涨17600%!

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梅拉尼亚币发行不到半天上涨17600%!

大风文字
2025-01-20 11:17:13
停火协议正式生效,内塔尼亚胡再次被低估

停火协议正式生效,内塔尼亚胡再次被低估

山河路口
2025-01-19 20:23:44
谢霆锋二儿子Quintus正面照曝光,五官像张柏芝,没有谢霆锋帅气

谢霆锋二儿子Quintus正面照曝光,五官像张柏芝,没有谢霆锋帅气

郑丁嘉话
2025-01-20 09:03:18
中雪、大雪、暴雪,降温超10℃!陕西大范围雨雪降温大风将来袭→

中雪、大雪、暴雪,降温超10℃!陕西大范围雨雪降温大风将来袭→

鲁中晨报
2025-01-20 18:03:07
2025-01-21 08:51:00

头条要闻

84岁核技术专家照顾3个重病家人快20年:遗嘱改了五版

头条要闻

84岁核技术专家照顾3个重病家人快20年:遗嘱改了五版

财经要闻

TikTok14小时惊魂

体育要闻

21岁的英超最强“推土机”,你或许听说过他爸

娱乐要闻

谢娜发文:女儿病倒,张杰又在国外治疗

科技要闻

特朗普开了个坏头

汽车要闻

10万元级无图智驾 悦也PLUS全路况实测

态度原创

教育
房产
本地
家居
公开课

教育要闻

有意思啦,这叫什么事儿呀?全班同学都觉得太难了

房产要闻

顶级双学位,海口最强书包房,开年炸场!

本地新闻

重生之我在小红薯看洋人出洋相

家居要闻

翰墨府居 禅意空明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