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2022年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工作座谈会在辽宁省大连市召开,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杰秀出席会议并讲话。东营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县级干部张国锋以《服务科学决策 推动改革攻坚 以高质量理论研究助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为题作了典型经验发言。
东营市民政局坚持以政策理论研究服务推动民政事业发展,形成了政策理论与实践工作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良性循环。
一是建立完善领导责任机制。市民政局党组把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作为统揽全局、整体谋划、破解难题、全面推进的基础工作,纳入年度全市民政工作要点。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和创新案例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实行领导干部领衔政策理论研究机制,形成了“以上率下、全员调研”的工作格局。二是建立完善督导推进机制。将民政政策理论研究纳入年度民政重点工作综合评估指标,根据成果报送和获奖情况进行量化赋分。制定年度政策理论研究工作计划,实行“选题报备、跟踪督导、定期通报”制度。三是建立完善能力提升机制。举办全市民政系统解放思想务虚会议,交流体会、凝聚共识、推动工作。开设“民政大讲堂”,开展政策理论研究、公文与信息宣传等专题培训。开展“走进服务机构、走进服务对象”、党员干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等主题实践活动,建立联系群众长效机制。
一是科学选题。着眼破解难题和推动各项重点工作落实,制定民政政策理论研究课题指南;邀请专家、学者研究推荐调研课题;鼓励民政干部立足岗位工作实际确定调研课题。二是深入调研。坚持领导带头沉到一线开展体悟式、沉浸式调研。坚持“外脑”助力,引入高校专家、研究机构、社会组织等力量开展调查研究。坚持借鉴吸收,到先进地市进行实地调研,学习借鉴先进工作经验。三是撰写报告。坚持良好文风,尊重客观事实,做到既报喜也报忧。坚持科学态度,深入分析调查数据,努力找出本质规律。坚持大局视野,注重立足全省、放眼全国找准坐标定位,发挥比较优势,科学、精准设定发展目标、制定措施建议。
一是助力政策创制。借鉴关于社会救助、社区建设、养老服务等方面的调研成果,制定《东营市特困群众急难专项救助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建立社会救助与慈善救助有效衔接机制,出台《城市社区建设指南》等地方标准。二是参谋重大决策。认真吸纳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建设人民群众幸福家园等调研成果,连续两年将“提升养老服务能力”列为市委市政府民生实事,成立城乡基层治理工作委员会。三是促进改革创新。坚持将群众需求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创新举措。“荧(营)光行”关爱行动被评为全省社会救助领域优秀实践案例,“荧(营)光”被评为全省优秀社会救助品牌;推进“身后”一件事改革,群众“伤心事”实现“暖心办”;设立社区基金,开展公益微创投,实施“社创+”“邻里+”服务项目,形成“乐百家”“美邻港”“一米阳光”等服务品牌,入选全国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