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新黄河记者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获悉,济南交警依托智慧交通系统,创新“实时感应+时空融合”的模式,已于日前完成对英雄山路与六里山南路南进口导向可变车道的升级改造,利用车道级交通参数检测、信号控制算法升级、控制场景精细化配时等综合手段,打造了济南首条动态可变车道,进一步提升路口通行效率。
前期,济南交警在英雄山路与六里山南路南进口设置了导向可变车道。根据交通流的时段特性,配套车道指示标志,实现左转与直行车道功能变换,提升了路口通行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路口交通拥堵。济南交警研判分析后发现,该路口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在“车道功能不能实现实时变换”和“车道变换与信号放行相位不联动”两个方面有待改进。
在车道控制方面:现状采用定周期可变车道控制模式,根据宏观统计的路口交通流规律,设置定时段变换的可变车道控制,未实现对交通流量的实时检测及车道的动态调整。
在信号放行方面:现状可变车道在进行车道方向变换时,变换前已进入车道的车辆不能及时清空,与变化后进入车道的车辆共用车道,引发行车冲突。
在此背景下,济南交警决定创新模式,针对上述问题难点,采取“实时感应+相位精细化配时”措施,对该可变车道控制模式进行升级优化。
一方面,实现实时感应控制。利用交通流量监测设备实时监测路口左转、直行车道的排队长度、车流密度等交通参数,由信号控制系统依据设定阈值实时进行调整,实现了可变车道动态感应变换,目前在白天全时段随交通流量的变化实时感应控制。
另一方面,实现信号相位级联动控制。针对原有可变车道存在的清空问题,升级信号控制算法,实现可变车道变换与路口信号灯放行相位的联动控制,解决了变换前已进入车道车辆的清空问题。
该路口提升改造后,信号控制系统依据实时检测的车道交通流量数据联动控制可变指示牌,实现车道资源的合理分配,有效提升了直行和左转交通流通行效率。经“济南交通大脑”监测数据显示,该路口平均延误指数由34.49秒降低至24.55秒,优化提升28.81%;平均排队长度由102米降低至79米,优化提升22.54%。
济南交警特别提醒:车辆在驶入动态可变车道前,要提前观察车道上方的LED车道指示牌,根据行驶方向选择对应车道。已经驶入可变车道的车辆,必须按照指示方向通行,严禁变道。如果驶入可变车道后,车道指示方向发生变换,车辆仍可按照变换前的指示方向通行。
(来源:新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