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以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和“职业技能提升质量年”活动为攻坚主线,坚持以广泛开展群众性就业技能培训为抓手,不断创新培训模式,多元并进,将常规性职业培训与特色“项目制”培训结合,着力在乡村振兴电商直播人才培训、“山东手造”特色技能培训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有力地促进了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帮助更多重点群体通过掌握专业技能走上致富“幸福路”,让家门口的培训班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敲门砖”。
聚力创新培训模式
筑牢就业增收的“发展之基”
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是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扩大就业和稳定就业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今年,市委、市政府将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列为“民生实事”,在积极构建“大培训”工作格局的基础上,全力打好“战疫情、稳就业、提技能、促发展”攻坚战,紧紧围绕劳动者需求创新培训模式,单工种培训和综合素质培训齐头并进,着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能人才,积极搭建多元化培训载体,向培训要生产力,助力群众就业增收。大力推进技能培训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送培下乡、送学上门、送教到家”,把培训班开到群众家门口,为群众提供免费、实用的致富技术,拓宽就业渠道。在培训过程中,我市坚持“因地制宜、学培结合、贴合群众、灵活多样”的培训思路,以需求为导向,以精准为目标,围绕本地产业发展和用工需求,从全方位摸排培训对象到多渠道广泛宣传,从择优竞选培训机构到不断优化培训课程,探索实践了“技能培训+推荐就业”“技能培训+产品订单”“创业培训+技能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为统筹推进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重点群体就业技能培训打下了坚实基础。依托山东省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信息系统,实现从报名、开班、培训、资金申请到补贴拨付的全程信息化实名制管理。在城乡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岗前培训工作中,创新推出“机构列单、镇街选单、政府买单”的公岗培训模式,并针对公岗人员动态变化实际,采取灵活培训形式,在东营区龙居镇启动了“公岗快培”线上培训试点,目前全市已组织城乡公岗人员线下培训9767人。结合基层服务需求,拓展培训项目范围,联合卫健部门、委托胜利油田中心医院面向全市乡村医生开展技能提升专项培训,收到了良好成效。上半年,全市共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9255人次,完成年度任务的77.02%。
聚力开展电商培训
激活就业增收的“动力之源”
我市坚持将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助力乡村人才振兴、提升就业能力、促进群众增收的有力抓手,以提升就业能力和技能收入为目标,多举措激发乡村人才创新创业内生动力,厚植乡村振兴和农业增收根基。根据区域农业主导产业及特色经济发展需要,结合社区基层群众培训需求,致力于培育一批特色产品直播网红和电商达人,进一步提升网络营销、电商行业服务水平,助力乡村振兴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根据市场需求导向,制定了电商技能人才培训专项行动方案,重点面向乡村从业人员和城镇失业人员开展电商直播培训,采取“线上+线下”培训形式,为他们传授直播权限开通、直播选品、场景搭建、短视频拍摄及剪辑、账号引流、互联网营销相关法律法规等专业知识,在电商直播技能培训中融入创业知识,为劳动者充实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储备,实现就业技能培训与创业培训有效融合,以切实可操作的培训提高参训学员的就业创业能力,在开拓线下营销渠道的同时搭建线上营销平台,为提高产品销量和知名度赋能。今年全市计划开展电商技能培训2000人,培养一批适应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需求的高素质直播团队,让直播电商成为营销手段创新、产品销售变革和促进群众就业增收的流量大舞台。
聚力推进“山东手造”
焕发就业增收的“时代之光”
我市充分发挥本土资源优势,推动“山东手造”资源要素集聚整合,深挖“山东手造”基因内涵,走“一地一品牌”的创新化发展路径。积极探索“非遗”文化传承发展新模式,注重打造地域化培训特色,实现了“山东手造+职业培训+非遗传承+群众就业”的“四方”联动循环。制定出台《东营市贯彻落实“山东手造”推进工程的若干措施》,广泛开展“山东手造”东营特色技能培训项目调研,组织县区、开发区重点围绕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开展特色技能培训。垦利区紧扣“山东手造”品牌建设,积极开展绣花、蒲草编织等技能培训,采取实操演练、情景教学等多方式有效授课,提升群众技艺技能,对居家编制合格产品回收销售,让职业培训走进社区群众、融入日常生活,催生了居家群众“车库”经济发展新业态。河口区立足产业实际和群众需求,通过点嵌式“五步工作法”深入推进“山东手造”工程落地,创新“培训+订单+就业”模式和“培、定、产、销”路径,积极与产品收购企业对接,在畅通销路的同时也推荐优秀学员就业,实现了致富与就业“双赢”。目前,全市已开展水煎包制作、花馍制作、老粗布制作、大码头苇编等“山东手造类”项目制特色技能培训,计划全年完成培训1000人,让群众在自己家门口就能学到实实在在的“手造”技能,让手造技艺“守得住、有温度”,焕发新光彩,展现新活力,持续增强群众以技兴业、以技增收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