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孤岛采油厂孤南2-斜60井成功投产,日产油10.2吨,标志着孤南油田本轮井网调整方案全面完成,构建起了全方位的立体化开发井网。一年内,开井数从15口增加到30口,井口日产量从47吨增加至151吨,增了两倍,年增油量1.92万吨。
孤南油田属于典型的复杂断块油藏,动用石油地质储量574万吨,1976年投入开发,由于矿化度高,开发时间长,造成套变井、停产井多。2020年初,该油田48口油井中仅有15口能维持生产,且包含小套管井7口、“带病”生产井两口,井网控制程度仅为58%。再加上地处黄河生态自然保护区不能打新井,“油帽子”油藏含水上升快,地面管网老化严重等多重制约因素,油藏开发后期“病情”十分严重,长期处于一种“低速低效”的开发状态。
“没有动用不了的储量、没有开发不好的油藏,只有解放不了的思想”,孤岛采油厂副厂长姚秀田强调,“断块开发要升级技术体系,突破地面壁垒,优化资源组合,通过一次‘脱胎换骨’的大手术,全方位建立高效、长效的立体开发模式。”
孤岛厂科研团队深入贯彻落实采油厂开发部署,地质研究所副所长闫森说:“要突破孤南油田的困境,重点是‘突破思想壁垒’,升级技术体系作为保障手段,分类实现井网完善,低成本构建立体开发井网。”该厂利用少量征地打“大斜度多靶点”同台井,保护区外长停井向保护区内部实施拔套管侧钻,保护区内部实施定向大修,多种手段完善井网,同时配套外输管网改造、换层开采工艺等一体化治理措施,大幅提高整体开发效益。
通过精细地质研究,技术人员认为孤南2块北部有外扩空间,沙三段和中生界有深层潜力,运用“大斜度多靶点精准导向技术”,部署了4口同台滚动井,既节约了土地成本,又为后期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令人惊喜的是,4口井均钻遇多套油层,新增地质储量110万吨,预计建产0.9万吨,目前已投产两口,其中孤南2-斜63井日产油达到19吨。
地质人员综合考虑潜力点和地面条件实施侧钻,新老井组合“井工厂”,大幅节约土地、工农、钻井和地面配套等费用,实现了“侧钻干浅钻的活,大修干侧钻的活”。6口侧钻井投产初期单井平均日产油超过10吨,经过半年多的生产,目前平均单井产量仍稳定在7.5吨,其中4口井实施了拔套管侧钻,平均单井节省133万元。孤南2-29井向东大修定向67米后,取得日产油25吨,7个月累计增油4230吨的良好效果。
在做大增量的同时,对5口老井实施措施优化,针对多层系“油帽子”井实施换层轮采4井次,产液结构调整3轮次,立体开发井网更加完善,采油速度和井网控制程度明显提升。
通过实施一系列低成本油藏开发调整策略,孤南油田井网控制程度从58%提升至87%,采油速度0.32%提升至0.97%,老油田再次焕发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