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滨城区三河湖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以王素先、堡集街、河西姜等美丽宜居村庄为样板,试点融入“互联网+旅游”战略,发展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积极创建省级美丽村庄、庭院。
日前,在三河湖镇王立平村老教师李仙英家里,他和妻子正在收拾庭院,只见走廊上、房屋拐角处摆满了各类绿植,鹦鹉、黄鸟等呼朋引伴,真可谓“庭院鸟语花香”。像李仙英家这样的“美丽庭院”,三河湖镇已有1000多个。
2022年初,三河湖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为契机,镇妇联积极引领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家庭净化、绿化、美化,践行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改善农村家庭生活环境。出台《关于开展“美丽庭院”建设活动的指导意见》,明确庭院美、居室美、厨厕美、家风美的建设要求,提出室内门窗净、地面净、床铺净、厨房净、厕所净;院内无柴堆、无粪土、无垃圾、无污水、无散养;家中有合理布局、有花草树木、有文化氛围、有家风家教、有生活品位。
半年多的时间,各项措施有序实施,创建工作稳步推进。6个社区、67个行政村的妇联干部、村“两委”成员、党员率先参与创建,争当“美丽庭院”示范户。同时组织发动社区“最美家庭”“五好家庭”等模范群体和妇联执委组建巾帼志愿服务队,进村入户,开展宣讲、清洁、督导等志愿服务活动。
4月份,三河湖镇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际需求,开展“如何打造美丽庭院”系列专题培训。像这样的培训,在三河湖镇各个社区经常举办。将“美丽庭院”创建培训列入“新农村新生活新女性”培训、“母亲素质提升工程”等活动中,通过课堂集中培训、现场观摩学习、网上培训,对农村基层干部、妇联主席、农村家庭,特别是广大农村妇女进行分级分类培训。此外,各级妇联还通过张贴宣传画、制作宣传标语、印发宣传单等形式广泛宣传“美丽庭院”建设。
当前,三河湖镇党委正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着力打造“美丽庭院+美丽心灵”共融体,并将家风家教融入到“美丽庭院”建设的全过程,与“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家庭”“五好家庭”评选相结合,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群众心坎里。计划到年底,3个省级文明村、28个市级文明村常住庭院60%达到“美丽庭院”标准;36个区级文明村常住庭院30%达到“美丽庭院”标准。
走进三河湖镇河西姜村,只见村内房屋布局方正,主题墙绘错落有致,绿化工程乔灌结合、花叶相依,村容整洁、风光宜人,一派朝闻花香、暮观夕阳的田园风光。
“今年,全镇将以省级美丽宜居村庄、庭院创建为契机,以河西姜、小王渔庄、郭口等省级美丽宜居村庄为样板,试点融入‘互联网+旅游’战略,发展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探索田园综合体的新路径、新模式。”三河湖镇党委书记王景波说。
相传,河西姜村为姜子牙后裔,明洪武二年由高密迁入渤海,立村沾邑,入籍滨州者尊有才为始祖,生子七人,子嗣繁衍为七支,河西姜村姜姓由沾化区大姜村二支迁此,以姓名村为姜家,为别重名,更名河西姜,千亩桑梓,崇文尚武,耕读传家。今年成立了河西姜村美丽宜居村庄创建专班,申请专项资金,对村庄布局进行重新规划,深入挖掘姜子牙文化,农业产业结构调优调好,在此基础上,建设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一条街建设,文化康养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把河西姜村塑造成了人水相依,绿树红花相映,文化底蕴深厚的鲁西北美丽村居样板。
同样,在王素先、堡集街等村投入专项资金积极打造全镇美丽宜居村庄样板工程,为全镇今年开启试点融入‘互联网+旅游’战略,发展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探索田园综合体的新路径、新模式奠定了基础。
三河湖镇党委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全面统筹整合各级涉农资金,并创新融资方式,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村庄建设,计划三年总投资1200余万元,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改造提升,全力实施以党建为统领的“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党建品牌工程,打造集旅游产业、康养、休闲、文化、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美丽村居。
2022年初,三河湖镇对665个“乡村振兴,巾帼筑梦”美丽庭院创建示范户进行表彰,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美丽庭院”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推动“美丽庭院”创建工作深入发展。把美丽庭院创建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美丽乡村品质的重要契机,推动“美丽庭院”创建与实施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有机融合、形成合力,组织团结动员广大妇女群众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在建设美丽乡村中展现巾帼风采。
截至目前,三河湖镇共完成“美丽庭院”创建1250户,其中150户被评为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户,300户被评为区级“美丽庭院”示范户,800户被评为镇级“美丽庭院”示范户。在这些美丽庭院示范带领下,形成一人带动一家,一家带动一组,一组带动一村的良好局面,吸引和凝聚妇女群众,推动“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在农村走深、走心、走实,形成了广大农村妇女和家庭积极参与的浓厚创建氛围。(胡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