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年以来,东营市各级各部门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总目标,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和防范措施落实,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1-6月份,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6起,死亡17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9.73%、29.17%,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保持平稳。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主要归功于东营市应急局对于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并进行了多种方法持续提升安全生产信息化监管水平主动排查和快速解决安全事故,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重点行业领域智能化监管
提升化工园区本质安全
奥星石化位于广饶县李鹊南十里,主要生产销售溶剂油、汽油、石脑油、柴油、液化气等。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就有汽油、石脑油、硫化氢、液化石油气等8种。此外,还有两个罐组构成三级重大危险源,1个罐组构成四级重大危险源。
为鼓励基层员工积极查找身边的隐患,东营奥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安全总监 张思佩介绍,公司采取“你查隐患,我来买”的方式,每月员工上报隐患奖励数均达50条以上。公司对上报隐患按照隐患发生的概率和后果确定隐患风险等级给予不同现金奖励,自2019年4月制度实施以来,共计发放隐患奖励达10万元,有效调动了全员参与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广饶地区石油化工行业还自发成立了由奥星、科力达、齐成、尚能、正和、金岭、胜星等企业共同参与的“奥约安全联合会”,建立会内企业轮流循环检查的工作机制,这项活动已开展了十五期。
“每月从各企业抽调基础安全管理、工艺、设备、电仪、消防等专业技术人员,利用半天时间对轮值企业进行现场及管理资料的全面检查,也可采用轮值企业结合自身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或要求确定某一专项进行检查。” 张思佩说。在检查过程中采用寓教于学的方式,边检查边讲解,让参与人员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达到企业将隐患按标准规范彻底整改到位的目的。
此外,轮值企业要自选课题、自选讲师开展一堂安全知识教育、安全经验分享、事故案例分享或安全标准等方面的培训。
为此,东营市应急管理局强化重点行业领域智能化监管。比如不断提升危险化学品智能化安全治理水平,全市109家涉及重点监管化工工艺的企业完成自动化改造,266家危化品企业相关操作单元完成自动化升级;创新打造了全国领先、全省推广的危化品道路运输一体化智能化监管模式;全面强化化工园区智能化安全管理,全市7个省级化工园区全部建成信息化监管平台,988处重大危险源全部接入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化工园区本质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
转被动为主动
智能监测预警危化品企业安全隐患
针对危化品行业“三违”行为屡禁不绝,事故风险高的实际,东营市应急局借助物联感知、AI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实施危化品企业智能监测预警工程,推动监管模式由“被动防御”向“主动发现”转变,监管方式由“人治”向“智治”转变。
东营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局长陈登山介绍,东营市应急局在全省率先创新实施“1+3+16”违规行为智能识别预警管理,即利用AI智能分析、人员定位技术,打造1个危化品企业智能监测预警系统,聚焦企业重点区域、重点作业、重点岗位等3类管理重点,对脱岗睡岗、装卸区人员爬罐、特殊作业监护人缺失、重点区域人员超限等16种违规行为进行主动捕捉,实时报警、快速处置、闭环管理。
此外,基于危化品企业安全风险评估固有风险,整合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数据、一卡通智能管理平台报警数据等各方面数据,确定企业“红、橙、黄、蓝”风险等级,动态研判企业、园区、县区危化品安全风险演化趋势。对报警次数多、报警处置不及时、隐患排查不到位、执法处罚多的企业重点关注和靶向精准监管,倒逼企业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目前,试点企业已全面建设运行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其他危化品企业正有序开展建设。系统运行以来,试点企业单日平均违章行为从12.7项下降到目前的2.3项,企业违章作业行为大幅减少,危化品企业员工“不敢违章”的目标初步实现。
大数据分析掌握
高危行业企业相关人员在岗情况
今年春节期间应急管理部视频调度会上明确要求,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重要节日、重大活动和复产复工等重点时段企业相关人员在岗在位监管,山东按照“试点先行、成熟推广”的原则,选择东营市率先开展了试点工作。
东营市利用2个多月的时间,建设了企业人员在岗在位大数据分析系统,系统已于5月1日正式运行,覆盖了全市全部162家危化品生产和使用企业。经对部分企业现场核查,核查结果和系统分析结果基本吻合,有效验证了大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能够及时发现企业负责人带班脱岗情况。东营市要求企业线上报备负责人值班计划,正常生产企业值班负责人每日打卡,停产企业值班负责人在重要节日和重大活动期间打卡,通过打卡定位和人脸比对数据分析,能够验证相关人员是否真实在岗履责。
能够规范企业停工停产、复工复产管理。通过系统建设,东营市实现企业停工停产、复工复产线上报备,结合山东省电力大数据建设成果,监管部门能准确掌握企业产停状态。同时,根据复工复产装置类型,对关键岗位最少操作人数做出明确要求,通过复产复工打卡,能够准确判断负责人是否在场、操作人数是否符合要求。
能够加强企业重点人员从业资格管理。东营市利用应急部“智慧应急大脑”回流的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和特种作业操作证信息,在人员打卡过程中开展证件有效性核验,能够及时发现证件过期和无证上岗的情况。试运行期间,共发现9家企业119人次资格证过期和36人次无证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