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帅德福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李四光奖等奖项,退休前是油田总地质师。
他生于1935年,大学毕业后一生从事石油勘探工作。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一直热衷于工作,为石油事业乐此不疲。“我为祖国献石油”,是作为党员的他毕生的责任和使命。
父亲的第一个单位是石油工业部华北勘探处。 1961年3月,华七井钻遇生油层后,华八井钻头带出鸡蛋大的褐黑色砂体。父亲从此和胜利油田结缘。
小时候,父亲一直停留在相片里,直到十岁那年,我和妹妹从重庆来到油田随父母常住。记忆中,他每天早出晚归,在家大多数时间也是坐在书桌前思考或者写着什么,总是想着怎么找到更多油。1985年,他带领攻关的课题《渤海湾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区)勘探理论及实践——以济阳等坳陷复杂断块油田的勘探开发为例》,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为了培育更多科技人才,父亲和获奖者把奖金捐献出来,成为油田科研基金。正是胜利石油人的不懈努力,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油田产量达3355万吨。
1994年,父亲步入了退休生活。他仍然闲不住,带领老同事们热衷于胜利油田探区的深入研究和归纳总结工作, 历时八年,编写成《济阳坳陷油气勘探》一书。父亲迫切地把一生所学、所悟都认认真真描述出来,帮助后人为油田发展出谋划策。半年后,出版社拿样书给父亲审阅时,他还执意提出进一步补充资料,因为他觉得随着时间推移,勘探理论有了新认识,必须补充进去。“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执著精神贯穿父亲的一生,让他的晚年富有意义、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