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党代会报告提出“深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并将其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重点任务之一,明确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工作、实践路径。市农业农村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和要求,紧紧锚定“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争一流、走在前”的目标定位,聚焦聚力,攻坚突破,全力推动各项重点工作落实落地。
牢记国之大者,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今年,省分配我市粮食播种任务381.5万亩,我市共落实小麦播种面积162万亩、秋粮种植意向223万亩,超额完成省定任务。聚焦“三夏”农业生产,市县两级均组建了“三夏”生产工作专班,突出抓好生产技术指导、农机安全作业和农资市场监管,全市检修各类机械3.4万余台,新补贴购置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播种机等719台,培训农机手2800多人次,发放跨区作业证170个。截至6月21日,全市162万亩小麦全部颗粒归仓。全力推进大豆扩种。今年,我市落实带状复合种植32万亩、单作种植6万亩。研究制定了带状复合种植实施方案等5项配套文件,举办线上线下培训班57场次,培训8000余人次。各县区相继召开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现场推进会,以会带训,全面发动。签约落实大豆用种1137吨,新购置、改装带状复合种植专用播种机具583台,能够满足生产需求。截至6月22日,全市已完成带状复合种植21.52万亩、单作种植6.52万亩,建设百亩攻关田18处、千亩示范田10处。下一步,全市农业农村部门将切实抓好夏种夏管,确保秋粮种足管好,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聚焦种业创新,扎实推动盐碱地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强耐盐碱作物种业创新,水稻品种“圣香136”、棉花品种“中棉612”等6个品种先后通过省级以上审定,培育了“东科豆4号”“科豆35”等4个比较稳定的大豆新品系,省黄三角农高区培育了苜蓿、燕麦、小黑麦等耐盐牧草新品系。黄河三角洲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库成为第一批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年内建设主要农作物品种试验基地5处、展示评价中心3处、粮棉繁种基地1.2万亩,构建农作物新品种试验展示推广体系。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1至2022年度2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全部完工。2022至2023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6.1万亩,目前已完成项目立项和实施计划批复,各县区正在进入招投标程序。
立足生态高效,持续提升产业质量效益。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加速形成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山东沿黄大豆产业集群(含垦利区、省黄三角农高区)入围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以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利津县盐窝镇百万只肉羊产业园以及3个百万头生猪生产基地、6个万头奶牛牧场建设为主导,打造百亿元畜牧业产业集群。做强区域特色农产品,黄河口大米获评省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半球公司小麦粉、挂面以及黄河口大闸蟹入选第一批“好品山东”品牌名单。积极搭建“高能级”产业发展平台,广饶县被评为全省首批省级现代农业强县,河口区创建为省级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广饶县获批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认定为第二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年内再争创1至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省级农业产业强镇,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乡土产业名品村。
坚持绿色兴农,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深度节水控水,优化产业布局调整,科学压减高耗水作物面积,年内将水稻、莲藕种植面积分别调减到31.5万亩和6.4万亩以内。同时,在产业链延伸上下功夫,确保“减规模不减效益”。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东营区、广饶县创建为开展全国绿色防控示范县,开展黄河滩区种植业绿色发展试点,沿黄滩区粮食作物全面实行病虫害统防统治和有机肥替代化肥,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和化肥减量增效两大工程,年内全市高效低毒新型农药使用率力争超过80%,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4%,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