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底就拿毕业证,要‘毕业即失业’了。”6月7日,应届毕业生“韩立韩老魔”在牛客网分享了她的求职经历:拿到平安普惠的offer后,被公司毁约。
新黄河记者不完全统计,近日,有100多应届毕业生或社会招聘求职者在各大社交平台分享中国平安各子公司的求职遭遇,他们大都经历了多轮面试,经过数个月等待后,接到了暂停入职或解约的通知。
截至发稿,中国平安未对解约求职者一事作出回应。中国平安招聘客服表示,往年极少听说候选人校招暂停的情况。
此前看到其他公司毁约时,“韩立韩老魔”也曾想过,会不会有一天轮到她自己,结果这一天真的来了,她建议其他应届毕业生求职做选择时更加慎重,看看之前哪些公司毁约过,可以把这些公司优先级放低一位。她表示,她认识的拿了平安普惠offer的全部毁约,签了三方(协议)的没毁约,没签的都毁了。
6月8日下午,浙江一名拥有200万粉丝的职场博主“公司茶水间”在微博转发了一张脉脉截图,称“网传平安大面积毁约2022应届offer,今年的应届生太苦了”。这条微博下面,一名河南网友称“总行也毁了”。
“大面积”有多大?
新黄河记者梳理发现,在微博上,6月9日至13日期间,有10多名网友互相交流近期在平安求职不顺的经历,一名重庆毕业生表示,他去年11月签的三方(协议),现在毕业了直接说没有编制,也不赔偿违约金,就一直拖着。
和微博相比,脉脉上更多求职者介绍了详细情况。5月底至今,近60名脉脉用户分享平安各子公司暂停招聘或毁约的遭遇。一名香港科技大学毕业生表示,她应聘的是深圳平安银行的汽车金融岗位,先后经历了四次面试,微信接到通知暂停(招聘)流程,“HR原话是暂停发offer,不要错过其他offer。谈完薪资并明确可以去实习后,直接终止流程。”
部分求职者经历大半年等待后,仍悬而未决。一名2022应届毕业生参加了平安银行的秋季招聘,3月获知通过了最终的面试,“让上传应聘材料啥的,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问HR什么时候发offer,说他们也在等总行审批。”很多人3月通过面试后,一直等到6月5日,接到电话通知停止一切招聘,随后收到邮件说要撤回offer,“就这么被失业了”。
新黄河记者加入了一个平安银行相关交流群,群内已经有123人,17日凌晨还有人在互相交流进展,有人得到的消息是,分行HR也在等总行通知。
根据求职者提供的线索,暂停招聘的包括平安银行、平安普惠等多家中国平安子公司,涉及北京、上海、深圳、重庆、江苏、河南、四川、云南等多个地区。从言语中,能感受到被解约者的焦灼。
通常,用人单位有专门的应届生招聘计划,需要应届身份,否则就是社招,需要工作经验。应届生在校招时拿到offer、签了三方协议,就会暂停找新工作。这时用人单位毁约,求职者通常来不及再找工作,应届身份眼看失效,也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因此,中国平安暂缓招聘的行为备受质疑,“不等到毕业那天才通知?”
新黄河记者注意到,近期遭遇求职暂停的不只是应届毕业生,还有社会招聘人员。14日,一名上海抖音用户称,社招面试过了,offer一直发不下来。该说法得到另一名上海网友证实,“不仅仅是应届生吧,还有社招的一批也是。等了两个月临解封毁。”16日,一名广东求职者表示,她拿到平安offer后,已从原公司离职,入职时间突然被改到6月底,陷入焦虑。
两年前曾陷入解约风波
平安各子公司与求职者解约的理由各不相同。
牛客网一名深圳应届毕业生应聘了平安的数据分析岗,经过四轮面试后,6月10日接到通知,“被毁约,说集团无HC,通知去找别的机会。”记者注意到,至少9名求职者被中国平安HR告知“HC(headcount,指企业预计招聘员工人数)被锁”,也有部分HR给出的理由是“编制冻结,无法入职”。
此外,还有HR给出“用印升级”、等总行名额、等总部审核、等解冻通知、总部要求暂停招聘等理由。
早在5月底,一名猎头顾问就曾在脉脉发布提示:上海平安暂停需求,在(招聘)流程没到offer阶段的都无了。
在中国平安官网,6月17日更新了104个社会招聘岗位,应届生职位达数百个。
中国平安为何与部分应届毕业生解约?总部是否要求各子公司暂停招聘、暂缓入职?截至发稿,中国平安未作出回应。中国平安总部提供了一个说法。
6月16日下午,中国平安招聘客服表示,校招是否暂停,要看每个专业公司,总部没有收集相关情况。“我们不会看每个专业公司,他们也不会通知我们,毕竟全集团那么多专业公司。专业公司可能会根据要求进行变动,你说停的话,肯定不可避免有些专业公司招着招着就不招人了。”该客服人员表示,往年极少出现校招暂停的情况,今年多一些,客服确实听候选人说过“入不了职”,但具体原因只能询问各专业公司。
接听中国平安投资者关系管理热线的工作人员表示,不了解公司校园招聘暂停以及今年的裁员计划,“公司每年会根据业务节奏、战略发展等,调整人资计划,这应该是正常的。”
实际上,这并非中国平安首次与多名应届生解约。2020年,多名应聘中国平安子公司平安智慧城的毕业生在牛客网、贴吧和微博等平台反映,他们收到了平安智慧城的正式offer,但三方协议拖了5个月都没有返还,直至3月下旬接到HR的电话,表示编制不够,没有办法继续签约了。当年,有类似遭遇的求职者涉及算法岗、产品岗和UI设计岗等职位。此次毁约事件后两个月,出现了一篇标题为《两万个岗位回应招聘寒冬,平安的底气来自哪里》的宣传软文。
中国平安营收、净利润连续三季度下滑
17日上午,平安银行交流群内一名通过2021年秋招的应届毕业生表示,她收到平安的新信息,入职有了新进展。大多数人还在继续等待。
脉脉上多名认证为平安银行员工的用户表示,上半年内部就已通知全集团锁HC,只出不进,极度缺人的部门也没有社招。类似的信息让求职者感到无望,担心继续等下去遥遥无期,眼下,已经有被解约的求职者开始考虑如何维权。
一名应聘平安金服的求职者表示,HR表示将赔偿一个月薪资。在社交平台,有四五名中国平安求职者开始交流索赔信息。
有分析认为,与应届生解约不是好现象,对企业形象和雇主形象都有较大影响,做出这个决策更像无奈之举,是公司在走下坡路的表现。平安解约是否与经营状况有关?截至发稿,中国平安方面未作回复。
根据近两年的年报,记者发现,中国平安2021年三季报、2021年年报、和2022年一季报营业收入分别同比下降1.36%、3.11%和10.1%,下滑幅度加大。从归母净利润来看,2021年中报、2021三季报、2021年报和2022一季报分别同比下降15.55%、20.77%、28.99%和24.12%。
6月17日,中国平安报收47.03元/股,鲜有投资者讨论平安子公司与求职者解约事件。在营收和利润接连下滑的背景下,中国平安市值接近腰斩。与2020年12月4日的股价相比,中国平安市值蒸发45.96%。
(来源:新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