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书协会员周卫东(大周石桥)和著名画家、中国美协会员、山东画院签约画家何邦辉走进文化视界。
文化视界网报道6月15日下午,著名画家、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书协会员、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校外硕导、山东交通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客座教授周卫东(大周石桥)和著名画家、中国美协会员、山东画院签约画家、济南美协理事、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客座教授何邦辉走进文化视界。
中华网山东&文化视界网董事长梁洪文以茶待客,众人谈生活、话艺术。说来有缘,梁洪文董事长与周卫东教授同住一个小区,虽不在一栋楼,但单元、楼层、门牌号竟都一样,所以聊来倍感亲切。
众人品茗谈天过后,梁洪文董事长邀两位客人参观中华艺术空间,共品其中之佳作,并一一讲解众多画作背后的故事。无论出自老一辈,还是青年才俊之手,两位教授皆有知悉,且能产生共鸣之意。
随后,一行人来到两网编辑部,一同浏览两网书画艺术频道中关于两位画家的作品与文章。
相识同道之人皆知周卫东教授各类绘画题材俱佳,诗书画印皆擅,现为中美协、中书协双会员。周卫东几十载的积累,全都展现在廖廖数笔的画面中,往往都是一挥而就。他的每一幅作品、每一笔都扎根于生活,经得起时间的推敲。
在朋友的口中,何邦辉教授被称为“获奖专业户”,源于他先后27次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美术作品展,且有12次获得优秀奖或入会资格奖,其中,2019年作品《盛况空前》荣获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进京作品。其以人物画见长,在学术范畴中,行走致远。
此时,云间画室笔墨纸砚早已备好,正等待两位画家落墨挥毫。两位画家稍作构思便开始挥毫泼墨,周卫东一幅水墨《兰竹双清》跃然纸上,采用对角线构图,以书入画、骨法用笔,线条丰富而有力,极富变化。其廖廖数笔的一挥而就,是其数十年刻苦的积累,非一日之功。这也源于他多年来的写生功夫,感悟生活之所得。
要画好一幅写意花鸟画,注意用笔用墨是关键。南齐谢赫在他的“六法论”中初步提出了骨法用笔的问题。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一文中说:“古之画,或能移其形似而尚其骨气,以形似之外求其画,此难可与俗人道也。……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这就是说,画家在创作过程中,通过对客观存在的记忆及写生的直观感受,通过缜密地组织、提炼、概括,融入自身之情感,用笔塑造形象,用墨表达神态,从而达到艺术高度的气韵生动。
周卫东《兰竹双清》100cm×50cm 2022年6月
何邦辉最初学的是油画,后来转变到国画人物创作。他说,其中缘由是源于一种情结,因为作品是体现画家心声、心境的直接表达,水墨人物画更能表达自身的感情。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爬树扑蝉、下河摸鱼、听大戏等等场景是许多现代人无法感受到的美好回忆,为其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源泉。所以,何邦辉今天创作的《民间大戏》便是儿时美好的回忆。
《民间大戏》这幅作品中描绘四个人物,拉二胡的、吹唢呐的、打鼓的,四人共同演奏,虽为无声之画,却有无形之声萦绕心间,形简意赅,在有限的画面里表现无限的空间。唐代张璪讲:“超以象外,得其囊中”。何邦辉深知这一点,其在西画基础之上,融入自身生活感悟,超脱形的禁锢,趣在似而不似,得其今日之画风。他的画既能让人感到鲜活的生活真实,又能体悟到精湛的艺术真实。
何邦辉《民间大戏》138cm×68cm 2022年6月
随后,梁洪文董事长请两位画家留作于册页,周卫东一幅《清心若莲》,一花一叶一世界,浓与淡的对比、枯于湿的对比,动静结合,虽是一幅小品,其中既有文人的儒雅,更有其豪情,实乃精彩也。何邦辉作《清雅图》,两位高士聚于青山绿水之间,谈古论今,雅致畅快,令人充满无限的想象,既有写实艺术造型的深厚功力,更有大胆多变的人物画新图式创新。
周卫东《清心若莲》66cm×50cm 2022年6月
何邦辉《清雅图》66cm×50cm 2022年6月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最后,众人携佳作合影留念,为此次雅集画上圆满句号。
来源:文化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