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兴县王文抗战旧址入选山东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示范案例!
近日,博兴县纯化镇王文抗战旧址入选山东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示范案例。
为保护、传承和利用好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充分展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确立40年来山东城乡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成果,2022年2月17日,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下发《关于征集山东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示范案例和优秀研究成果的通知》,征集山东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示范案例和优秀研究成果。经各级主管部门推荐、专家评议,6月6日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和旅游厅颁发《关于公布山东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示范案例和优秀研究成果的通知》,确定87项山东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示范案例和优秀研究成果。
王文抗战旧址在纯化镇东王文村,位于博兴县东北部,滨州、东营两市交界处。有村民368户1240人,耕地面积5280亩。“王文战斗”后,博兴及周边各县党的组织建设、政权建设和各抗日救国群众团体建设进入了一个迅猛发展时期,小清河以北抗日根据地开始形成。20世纪90年代,东王文村召开全体村民会议,村民通过集体表决方式,决定是否保留轳辘把胡同(王文抗战旧址),最后,村里80余名党员和村民代表联合签名,作出永久保留“辘轳把胡同”的决议,其中包括曾经参加过“王文战斗”的老人。
王文抗战旧址所处位置被当地村民称为“轳辘把胡同棋盘街”,保护范围25681平方米,旧址内的房屋均为老房,地基由5-12层灰砖砌成,土坯墙,屋顶为麦秸铺成的平顶,厚约10厘米左右,顶部覆泥。形如数个相连的辘轳把组成,从外都是不相通的死胡同,而沿任何一胡同进入,里面虽巷道曲折,却巷巷相通,这一奇特村落布局再加上青砖土坯、麦秸覆顶、木门棱窗的农家古旧房舍特色建筑,成为人们探查历史追寻记忆的珍贵场所,对于研究民风民俗及村庄建筑布局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王文村还是吕剧创始人之一孙中新的故里,村民热爱吕剧,自发成立庄户剧团。因此王文村是一处集红色革命教育、鲁北传统村落民居、吕剧文化传承、民俗体验于一体的传统文化村落,是一处优秀的文化遗产。
王文抗战旧址为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时发现。2010年博兴县人民政府以“辘轳把胡同”之名,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6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定名为“王文抗战旧址”。2021年被列为山东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
胡同房屋因年久失修,保存现状岌岌可危,为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县文旅局、纯化镇人民政府制作了《王文抗战旧址保护修缮方案(一期)》,2018年11月,省文物局给予批复(鲁文许[2018]212号)。2019年,上级拨付资金324万元用于旧址的保护修缮。
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实施了维修保护工程,施工过程中,以最大限度保存文物自身所携带的历史信息为前提,采用必要而有效的技术手段,尽力排除不安全因素和遏制各种不利因素对文物本体的侵害,通过对各院落的修缮与保护,彻底杜绝存在的安全隐患。遵守“最小干预、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和文物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在修缮时,尽最大可能利用原有材料,保存原有构件,使用原有工艺,尽可能多地保存历史信息,保持文物建筑的特性。
目前,王文抗战旧址是一处红色教育场所,多次接待各部门组织的研学、党性教育等活动。2021年7月27日,博兴县举办王文抗战旧址保护修缮工程公众开放日活动。举办的这次活动是滨州市举办的第一个以革命旧址维修现场对公众开放的活动,极大促进了滨州市革命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同时对于下一步如何利用好革命文物,使其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作用,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活动被评为2021年度山东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典型案例。
(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房产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 11556马斯克和美财长爆发激烈争吵:“胸口相
- 21489特朗普威胁:核谈判不成,美或“带头”
- 31474中国-中亚外长举行第六次会晤
- 4111214死700多伤 大火延烧 调查困难
- 5302轻松一刻:“据说东北用这玩意当口球”
- 6294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
- 7270俄军高级将领死于街头汽车爆炸,特朗普
- 8213白宫争吵后特朗普与泽连斯基“首度”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