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高新区建设30周年以来,区历届领导班子致力于经济发展、跨越赶超,综合经济实力实现逆势崛起,始终紧紧抓住经济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性、趋势性、历史性突破,致力于产业集聚、创新驱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重大突破。

”
济宁高新区经过四次区划调整,截至2021年,全区规划面积达到255平方公里,是1992年的32倍;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31.9亿元,是1992年的483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43亿元,是1992年的330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7亿元,是1992年的274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602.34亿元,是1992年的336倍;进出口总额达到23.7亿美元,是1999年的185倍;三次产业结构由1993年的0.35:70.21:29.44调整为2021年的2.18:56.27:41.55。

高新区以全市2.3%的土地、2.9%的人口,贡献了全市10%的GDP、9.7%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发展的质量越来越高,效益越来越好。
”

高新区始终秉承“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立区宗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




科技创新动力增强。从圣地智谷到济宁创新谷、麒麟岛双创基地,经过30年的发展,济宁高新区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创新链。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实体运作的市级产业技术研究院,省级以上科创平台达到208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5家、总量占全市四分之一。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高于全市24.4个百分点,单位增加值能耗、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均居全市前列。在创新平台和科技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涌现出一批创新成果,突破了一系列“卡脖子”技术。


“双招双引”成效显著。在全市率先成立专业化招商发展集团、人才发展集团,21个国家和地区、15家世界500强投资高新区,创造了全市招商引资领域无数个第一。蓼河国际英才港列入市级战略,聚集诺贝尔奖获得者2名、海内外合作院士12名、国家级重点人才23名,常驻外国专家300余人,拥有产业技能人才3.5万人,成为全省三家人才改革试验区之一,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寻梦高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