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山东港口日照港。
蓝天白云下,远控岸桥精准抓放、一气呵成,自动化轨道吊与无人集卡往来穿梭、流转自如。近1000米外,10名远控员轻松操纵,50余台自动化设备如行云流水般往来。
这里,就是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3年前,这里还是一座只能用传统方式操纵的原始码头。
上百个“核心点”的突破,600余项清单问题的逐一解决……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自动化码头研发团队带头人胡继龙硬是和团队一起,把建设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这个高投入、低回报、长周期的“鸡肋选项”,变成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可复制的“中国方案”。
“创新,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2017年,全球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方兴未艾,随着青岛港及上海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相继建成投产,发展自动化、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成为迈向世界集装箱强港不可或缺的“标配”。然而,放眼国内外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动辄需要数十亿元的“天价”投入,令众多只有中小规模集装箱业务的港口望而却步。
“创新,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2018年,胡继龙作为主要技术牵头人,开始带领团队研究无悬臂、单悬臂、双悬臂等方案。
针对日照港港口实际,团队创新性提出双悬臂自动化轨道吊的建设方案,并自主设计了自动化堆场布置及工艺,整个团队统筹生产管理系统(TOS)、设备制造等专业,最终让困扰港口许久的、传统堆场与自动化堆场难以融合统筹使用的工艺难题顺利解决。
10个月后,胡继龙和团队又建成世界范围内建设周期最短,国内首创的规模化、顺岸布置的双悬臂自动化堆场,效率较传统码头提升50%以上,成为“南来北往日照港”集装箱品牌的亮丽名片。
“要做,就去创造历史!”
有了集装箱自动化堆场的成功经验,胡继龙和团队信心满满。一个可能缔造历史的想法也渐渐诞生———将原有传统码头改造升级为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紧接着,团队论证提出“顺岸开放布局+边装卸”的工艺设计,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雏形渐现。然而,无人集卡实现自动化的难度极高,业内从未有规模化落地的先例。
“要做,就去创造历史!”负责核心技术攻关的胡继龙及几位主力队员长期驻扎现场,先后解决了200余个无人集卡及自动化码头运行问题,突破了5G远程驾驶、车路协同等技术难关和“安全员下车”这一世界级难题,攻克了无人驾驶技术在港口水平运输的应用难题,实现了无人驾驶在港口行业首次落地!
为了让流程更加顺畅,他们研发了业内首个集成无人集卡、远程智慧驾驶等高端模块的国产集装箱码头操作系统,并首次成功将北斗+ 5G、国产码头操作系统应用到全自动化集装箱作业全过程,打破了国际自动化码头技术垄断!仅用14个月,这支年轻团队便以6项国产化、业界首创的创新实践,打破主流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布局模式,综合成本降低70%,向全球传统集装箱码头智能化改造升级贡献了“中国方案”。
“环境好,人人都想干!”
“环境好,人人都想干!”最近,胡继龙又在和团队琢磨一项新技术,当问起他一直孜孜矻矻钻研在一线的动力为何时,憨厚的胡继龙笑着说出这句话。
的确,为加快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日照市总工会始终聚焦一线普通职工的创新创造,积极搭建职工创新平台,通过开展“工创”行动培育职工创新精神,构建起职工全员创新工作新格局。以已连续举办三届的全市职工创新大赛为例,对竞赛中产生的优秀创新项目,市总工会优先推荐参加省级竞赛,仅2021年日照市就有10项创新获省级奖励,其中一等奖2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2个。
“聚焦一线普通职工的创新创造,日照已逐步打造起‘一匠四创’职工创新竞赛平台。”如今,日照各级工会已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38个、全员创新企业20个、职工“五小”创新成果336项、职工技术创新成果281项,带动全市近10万名职工参与各级创新大赛。
全媒体记者 蒋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