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春夏交替之际,艳阳持续高照,菏泽市开发区丹阳街道国有物业入驻老旧小区工作正如火如荼开展中。
丹阳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党对城市基层治理工作的领导,紧盯城市管理领域短板弱项,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按照“党建引领、政策扶持、市场运作、专业管理、梯次推进”的工作思路,坚持以“党建+平台运营”实施红色物业管理,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对老旧小区进行专项整治改造,积极探索出一条老旧小区提升物业服务新路子。
截至目前,丹阳街道已陆续对8个老旧小区实施整治改造,以向居民提供改造“菜单”的方式灵活施策,越来越多老旧小区正“脱胎换骨”,居民的生活也随之“靓”起来。
高质量整改 民生工程暖民心
5月27日,网易新闻走进丰鑫园小区,映入眼帘的是新硬化过干净整洁的道路,消防灭火器处处可见,四通八达的小区步行道宽阔平坦,新规划的车位上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放有序,幸福洋溢在每个居民脸上。
从一开始,国有物业入驻老旧小区工作就着力解决百姓最关注的问题,尤其是细节。“这一点我们深有体会。”丰鑫园小区小区居民王先生告诉网易新闻,改造后,裸露的电线也看不到了,杂草荒地重新规划添了电动车棚,灯亮了,墙面粉刷了,为防止小区幼儿园孩子触电,电表外还加了护栏......
国有物业入驻老旧小区工作,讲究实用之余,更兼顾美观。随着整治改造的深入,老旧小区“脱胎换骨”之时,更是颜值在线。在市委家属院内,住宅楼外部统一刷上黄色漆面,从楼院到道路、从地下到地上、从楼内到楼外,里外同步推进,全方位实施整改,彻底改善老旧小区面貌。
从街老、院老、房老、设施老,功能不全、管网老化、生活环境差,到居民烦心事有效解决,影响城市环境的“顽疾”逐步祛除,丹阳街道国有物业入驻老旧小区工作正进入“加速度”和高质量发展阶段。
“小区环境变好了,我们的生活舒心了,各种卫生习惯也要改变。”家住烟厂家属院的刘女士说,如今她看到地面上的垃圾都会主动捡起,在举手投足间传递着国有物业入驻老旧小区工作带来的文明新气象。
天创金源物业公司项目经理詹浩然告诉网易新闻,最开始对老旧小区整治改造时,建筑物及附属设施维修改造、环境及配套设施改造,一切都会先听听居民怎么说。“急居民所急、改居民所需”的“订单式”改造,让居民按需“点菜”,满足居民最关心、最迫切的实际需要。
“E应办”推行 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丹阳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E应办”智慧党建服务平台,融合机关党建、社区党建和区域党建,强化横向关联、上下联动,既整合公安、综治、城管、城建、安监、环保等行业部门力量,又联动街道社区、共建单位、社会组织力量,深化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推动“多网合一”;坚持党建引领,借助互联网优势,推动居民有事“码”上说,一呼即应、接诉即办,实现“网格全覆盖、管理无缝隙、服务零距离”。
据了解,目前,丹阳街道关注“E应办”人数4万余人,通过“E应办”平台受理事件100余件工单,事件响应率100%,居民满意度97%。细化信息服务,一方面将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开锁、管道疏通、医疗卫生等信息在小区电子屏公示,方便群众快捷选取所需服务;一方面依托“E应办”信息平台,将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开锁、水电维修家政服务、装修装饰、管道疏通、搬家和医疗卫生、律师法律咨询等113家公司260余名专业人员,统一纳入“E应办”信息平台进行标准化管理,为小区群众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
守护民俗文化 家门口建起博物馆
2017年以来,随着城市化和棚户区改造加快,丹阳街道已消失了18个整建制村庄,为留得住乡音乡愁、保存村落记忆、保留乡土风情,街道党工委在姬庄社区老院内建设丹阳民俗博物馆1处,预计在今年六月份对外开放。
博物馆总建筑面积600多平,设有农耕文化、生产生活、衣食住行、无忧童年、武术之乡、万家灯火等20个展台(柜),展出各类老物件3000多件,内容涉及众多领域和行业,如饮食、服饰、居住、交通、婚丧、祭祀、商贸等。其中,从汉代到上个世纪60、70年代铁质、铜质、木质、陶质、玻璃等各种灯具、烛台300多个,堪称全市乃至全省第一。(刘仪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