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山东 > 正文

保泉水VS建地铁,济南到底有多拼

0
分享至

济南经十路,全长90余公里,横贯东西中轴,可以说是这座城市最为繁忙的一条路。车辆川流不息的经十路上,自2021年3月起就多了许多施工围挡,这就是正在施工的济南轨道交通4号线。

济南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全长40.2公里,设站33座,其中经十路沿线设站26座,共计约29.5公里。在经十路上的多个站点中,有个特殊的站点——泉城公园站。该站位于舜耕路与经十路交会处的泉城公园,沿经十路东西向布置。它建成后,将成为4号线唯一一座半地下车站。所谓半地下车站,即车站建成后,站厅层将位于地上,站台层则位于其他车站负一层的位置。而这样特殊的设计,并非单纯地寻求新意,这背后是济南人对泉水的保护和珍视。

避开泉水敏感区 半地下车站最大埋深仅15米

济南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绮丽风光。

济南地质条件异常复杂,地层富含高水压地下水,有超高强度灰岩,地质软硬不均,存在千佛山断裂带,无影山凸起,给轨道交通建设带来巨大考验。作为泉城,地铁如何与泉水共生,成为建设过程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既要享受轨道交通的便捷,又要不影响泉水喷涌,确保泉城“灵魂”不失,这也是修建地铁不可触碰的底线红线。

在规划设计阶段,济南市轨道交通集团提出了“绕避升抬”的泉水保护设计理念,消除轨道交通建设对泉水的影响,“绕避”泉水敏感区、“升抬”地下线路埋深,综合考虑50年来最高水位以上,确保济南轨道交通设计线路埋深对径流无影响。济南市泉水成因可简单概括为水源、高差、通道、阻隔和天窗,泉水的主径流通道埋藏深度大于100米。而轨道交通的埋深20米左右,对泉水无影响。

然而在泉城公园站,20米这个数据发生了变化。近日有媒体报道,根据水文地质勘测数据,此处的泉水敏感区在地下23米多。为了保护泉水,车站设计方案需要调整,最终采用抬高车站地下深度的施工手法把车站整体向上平移,地下最大埋深控制在15米以内。因此,泉城公园站地上部分还有2米多,这也就使其成为了一座半地下明挖二层岛式车站。

自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开工近一年,4号线一期33座车站已有31座进场施工,因穿越经十路、施工难度大、情况复杂等原因,备受关注。

奥体中心站是全线唯一“暗挖”车站,济南地铁4号线项目管理部赵海山解释说,“明挖法”施工的地铁车站从地面自上而下开挖,开挖前往往需要足够的场地。“暗挖法”施工则先建几个或多个施工竖井,施工人员从竖井下去,像“土拔鼠”一小块一小块地挖,慢慢地挖出一个地下空间,然后在地下建造车站或隧道。据了解,明挖法建车站,土建施工一般需要2—3年时间,而用暗挖法建,时间需要加倍。为了防止地下开挖可能引起的地面塌陷,车站暗挖前在主体上方安装了800多根管幕支撑路面,确保施工万无一失。

在山师东路站,为减少交通影响设围挡要大变6次,地下管线复杂迁改就得用半年多;浆水泉路站,地质条件最为复杂,地下结构基本汇聚了4号线建设过程中会遇到的所有地质类型,堪称“4号线地质博物馆”……

审慎建设 三条线路克服地质水文难题竭力保泉

早在1988年,济南首次提出修建轨道交通,经过30余年的摸索,2019年元旦,济南首条地铁通车,泉城正式迈入地铁时代。随后,轨道交通一期规划的三条线仅用两年的时间建成,二期规划稳步推进,济南地铁从无到有,成网运营格局初步实现。市民们感叹着地铁建设的“济南速度”时,也深知这背后有着重重困难。

1号线是济南修的第一条地铁线,位于济南西部,呈南北走向,途经长清区、市中区、槐荫区,全长26.1公里,是一条高架与地下相间的地铁线路。在建设过程中,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成功解决了盾构机穿越“富水高强灰岩”岩溶区等世界性难题,攻克了下穿京沪高铁、上跨济菏高速桥等重大风险源和技术难关,采用地下水回灌新技术,尽可能保护泉水。

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2015年7月16日开工建设,2019年1月1日建成通车,用时1265天,提前一年完成通车任务,改写了济南没有地铁的历史,千年古城迈入“地铁时代”。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新工艺新工法,全国首次使用清水混凝土工艺的地铁线,国内首次“零沉降”成功下穿时速350公里的京沪高铁,国内首条采用人脸识别技术进站的地铁等等。

2021年9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第十八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颁奖大会在长沙召开,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荣获詹天佑奖,这是1号线继被评为全国首条住建部科技示范工程、国家优质工程奖之后获得的又一国家级大奖。

3号线一期是济南第一条全地下地铁线路,要克服南北高达168米左右的高差,相当于一路下坡,并且从南到北,其地质变化非常剧烈。此外,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线路南部地层以硬岩为主,且周边敏感建筑多,线路北半部分为含水量丰富的软土地层。设计方案反复研究修改,在建设过程中啃掉了很多“硬骨头”。

2016年6月,轨道交通3号线开工建设,安全完成盾构连续近距离下穿正在运行的胶济铁路和胶济客专施工,顺利完成全市首条暗挖地铁隧道施工,创造了盾构施工单月推进450环以及59天完成冻结法联络通道的施工纪录,提前15个月建成通车,再次刷新了地铁建设的“济南速度”。

2号线则要穿越济南老城区交通最繁忙的区。面临管线错综复杂、交通导改疏解难、征地拆迁范围广的难题,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少挡一米是一米,少围一天是一天”“征拆服务片区整体规划”的理念,完成管线迁改53.9万米,交通导改42次,拆除房屋19.5万平方米,有力保证了工程建设的连续高效推进。

三条线的建设都在竭力保护泉脉不被破坏,可以说,济南地铁在“摸着石头过河”,其中每条线也为后续的地铁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2019年1月2日,央视《新闻联播》栏目播发了新闻《济南开通地铁 绕开泉水敏感区》,点赞济南城市发展与保泉并举的做法。

随着轨道交通二期规划的推进,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4号线和6号线建设全面铺开。2021年9月29日,济南轨道交通6号线迎来开工,这条线路是继已经通车的2号线、正在施工的4号线一期之外,济南第3条东西向轨道交通骨干线。据相关负责人介绍,6号线在施工工法上,将总结一轮建设规划的施工经验。同时,邀请院士团队对我们的施工工法进行了优化和提升。我们将采用“绕、避、抬、升”的手段来保证地铁与泉水的共生。

多次保泉专题研究论证 用智慧的方法建设轨道交通

2022年3月,是济南地铁一期建设规划三条线路成网运营一周年。一年来,作为连接济南地铁1、3号的2号线,行驶里程超过336万公里,累计运送乘客4000余万人次。

“现在网上有调侃,说我们的地铁是从郊区到郊区,很成功地避开了闹市区。”2020年9月,2020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暨第29届地铁学术交流会在济南举行。会上,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山东轨道交通学会理事长陈思斌提到网上对济南修建地铁的调侃,强调科技创新是推动济南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

据了解,为确保泉水保护万无一失,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先后邀请院士及国内外专家开展十余次保泉专题研究论证。经过专家反复研究论证,最终得出“只要避开泉水敏感区,轨道交通建设就不会影响泉脉”的结论。建议按照“先外后内、先易后难”的原则,优先建设城市中心区外围线路,为后续工程建设积累保泉经验。

在施工过程中,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开展了泉域地下水探查与水保护关键技术研究,探明了济南泉水成因和地下水运移机理,划定了顺河高架以东、历山路以西、明湖路以南、经十路以北,约6.8km²的泉水敏感区范围。通过济南富水地层基坑降水与原位回灌关键技术研究,首创了抽灌一体化智能回灌设备,回灌水质达到地表水三级标准,回灌率接近100%。

此外,为配合泉水保护工作,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开发了国内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孪生城市四维可视化信息系统,该系统融入了济南市多部门60余年地上地下多类数据,首次刻画出济南城区近2000平方公里的四维地质环境模型,可以分析评价轨道交通周边环境、合理规划轨道交通线网布局、优化勘察设计施工、模拟轨道交通建设各阶段对泉水的影响。

在城市发展中尊重泉水、珍爱泉水、呵护泉水!让世界了解泉之美、城之美、人之美

建地铁,就是建城市。

2021年12月15日至2022年1月22日,“泉水与地铁共生”——济南轨道交通泉水保护主题展还在山东省地质博物馆隆重展出。围绕“泉水”与“地铁”两大元素,通过济南地质演化过程、泉水的形成过程、济南轨道交通发展历程、济南地铁建设各阶段保泉措施、泉水保护科普宣讲等方面,全面展示济南地铁建设过程中“保泉优先”理念。

在济南的中国共产党济南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刘强代表中国共产党济南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他在报告中说,泉水是济南的根与魂,赋予了济南有别于其他任何城市的独特气质和魅力。“山泉湖河城”浑然一体的城市风貌和生态优势,是济南最靓丽的城市名片,也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加强泉水保护利用,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地尊重泉水、在城市建设中要充分地珍爱泉水、在城市管理中要充分地呵护泉水,强化泉域保护区管控,加快“泉道”建设,深化泉水直饮工程,打造更多亲泉、赏泉、品泉空间,让大自然的馈赠真正成为全市人民的共有、共享、共乐。

就在前不久,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济南轨道交通9号线一期工程项目选址意见书批前公示》,以及4号线一期工程燕山立交桥东站和段店站的车站主体(地下)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批前公示。济南轨道交通9号线一期工程为济南市轨道交通线网中东西向骨干线,线路沿规划太白大街、金舆大道、响泉路、钢化路走行。线路全长约15公里。该项目用地总规模约33.8公顷。

闪电新闻记者了解到,2022年,围绕打造“轨道上的山东”,山东将全面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推动济南轨道交通7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9号线一期,青岛地铁6号线二期(南段)等8个新项目开工。

有网友点赞这是地铁界的济南现象,看,“泉域地铁”这样加速跑起来!

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一定会深切感受到济南的泉之美、城之美、人之美……

(来源:爱济南)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起风了,马斯克员工合影笑容满面,引起无数网友共鸣,国企躺枪。

起风了,马斯克员工合影笑容满面,引起无数网友共鸣,国企躺枪。

眼光很亮
2023-06-02 18:00:13
一桩“龙阳奇案”,告诫世人千万不能把人逼急了,不然后患无穷

一桩“龙阳奇案”,告诫世人千万不能把人逼急了,不然后患无穷

大狮
2023-06-02 14:05:03
单方面宣布:独立!日不落帝国被四分五裂?外媒:或遭踢出五常

单方面宣布:独立!日不落帝国被四分五裂?外媒:或遭踢出五常

讲者普拉斯
2023-06-02 14:10:16
什么是“最大的不公”?怎样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

什么是“最大的不公”?怎样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

上观新闻
2023-05-29 06:36:29
断供23项芯片关键设备,日本5月出口跌超760亿,外媒:始料未及

断供23项芯片关键设备,日本5月出口跌超760亿,外媒:始料未及

真猫爷的渔场
2023-06-03 13:00:03
90年代,一位大爷正悠哉悠哉逛街的照片,颇有些仙风道骨的意味

90年代,一位大爷正悠哉悠哉逛街的照片,颇有些仙风道骨的意味

激情游戏君
2023-06-03 11:02:46
完犊子了!全是坏消息,普京的心都凉透了

完犊子了!全是坏消息,普京的心都凉透了

娱宙观
2023-06-02 10:23:44
1989年,与父母在峨眉山游玩的李宇春,她那时候还只有6岁

1989年,与父母在峨眉山游玩的李宇春,她那时候还只有6岁

历史图鉴
2023-05-29 21:25:15
短短24小时全军覆没,乌军特种部队被全歼,中国也要吸取教训!

短短24小时全军覆没,乌军特种部队被全歼,中国也要吸取教训!

小夕爱音乐
2023-06-02 10:07:07
反攻不成,乌克兰精锐部队投降,清一色的美式装备全给俄罗斯!

反攻不成,乌克兰精锐部队投降,清一色的美式装备全给俄罗斯!

靓果时尚
2023-06-01 15:33:57
一声叹息!股价仅剩4毛3,昔日千亿房企黯然离场

一声叹息!股价仅剩4毛3,昔日千亿房企黯然离场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6-03 00:22:22
这个旅游团,请慎重!

这个旅游团,请慎重!

甘肃交通广播
2023-06-01 12:13:22
女子8540元买拖鞋穿几次掉色磨损,店员称:奢侈品竟有人穿第二次

女子8540元买拖鞋穿几次掉色磨损,店员称:奢侈品竟有人穿第二次

神州亿哥
2023-05-16 17:09:56
C919首飞北京后,为何第二天就改飞成都,常态化运营只有1个月?

C919首飞北京后,为何第二天就改飞成都,常态化运营只有1个月?

太空锅炉
2023-06-02 06:58:37
被30支球队拒接,仅2年身价翻15倍,他才21届当之无愧的“状元”

被30支球队拒接,仅2年身价翻15倍,他才21届当之无愧的“状元”

体育新角度
2023-06-03 14:53:01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三国向中国购买大量军火,让美国防不胜防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三国向中国购买大量军火,让美国防不胜防

路路观察
2023-06-02 10:43:16
到底谁在耍阴招?朝鲜火箭从雷达上莫名消失,日本曾扬言要击落

到底谁在耍阴招?朝鲜火箭从雷达上莫名消失,日本曾扬言要击落

青青的乡野生活
2023-06-03 09:19:58
周六不开盘,市场却创来了天大的利好!我们会赢的!

周六不开盘,市场却创来了天大的利好!我们会赢的!

财经聪哥
2023-06-03 10:24:52
黑龙江男子只因太帅,奸杀几十名女性,操控精神肉体,做人肉火锅

黑龙江男子只因太帅,奸杀几十名女性,操控精神肉体,做人肉火锅

午夜故事会
2023-05-24 13:35:09
马斯克亲口透露:中国人力总监帮我节省100亿,却是克扣员工福利

马斯克亲口透露:中国人力总监帮我节省100亿,却是克扣员工福利

呆萌可爱的娱乐剧
2023-06-02 16:10:53
2023-06-03 15:48:49

头条要闻

中国代表团:美国才是南海局势紧张的真正推手

头条要闻

中国代表团:美国才是南海局势紧张的真正推手

财经要闻

体育要闻

又一励志升班马!业余球队9年杀进英超

娱乐要闻

约旦王储娶建筑师,新娘气质清冷

科技要闻

马化腾说要“收紧队形”,到底啥意思?

汽车要闻

售14.98-18.98万元 新款奕泽正式上市

态度原创

游戏
本地
手机
公开课
军事航空

韩网热议WBG击败JDG

本地新闻

“颜色釉女王”邓希平:让历史的技艺重现光芒

手机要闻

苹果WWDC终极爆料:MR设备将搭载M2芯片 单次充电续航约两小时

公开课

40岁广东男子,每晚夜跑6公里,一年后:

军事要闻

美国航母造访挪威 现身“北极挑战”演习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