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山东 > 正文

人才引领 赋能天桥⑰耿世彪: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

2022-05-07 20:03:14 来源: 网易山东 举报
0
分享到:
T + -

耿世彪,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刻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齐鲁文化之星、泉城文化之星、天桥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作品曾入选全国“王羲之奖”、“张芝奖”、“第二届孔子艺术奖”、山东省“国展精英”展、“第二届《牡丹奖》双年展”、“琅琊刻石奖”等大展。

临王羲之《奉橘帖》

《古诗一首》

     世彪先生的性格与他的字一样,突出一个字:静。熟知他的人都有这种认知。他处世静,不与人争长论短;他写字静,不追时风、不求狂怪;他做人静,不背地里论人是非,是一个与世无争、喜好静的人。大凡身居闹事,满目浮华,能够真正静下心来潜心研究书法,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世彪先生能做到这一点,就在于他做人低调,守得住一个“静”字。小有名气的他却从不炫耀、张扬,用他本人的话说:“我只是一个书法票友,没有进过书画专业殿堂‘坐科’的经历,没什么值得炫耀和张扬的。作品入展、获奖都是时运而已,是专家们的褒奖,是文化机关的鼓励。”泰然处之,平静的很,低调得很。

临王羲之《省别足下帖》

《古诗一首》

        他把书法上所取得的一点成就归结了三点:一是家学渊源;二是师友们的点拨;三是揣摩古代书法名家的书写心境。

《孝经》考句

《小石城山记》

       说到家学渊源,就绕不开他祖父和父辈们的影响。世彪先生出生在乡村,成长在城市,两地往来不断。他祖父的书法成于民国时期,四圩八庄颇有声望,他的父辈们也都能提笔作书。父亲是七八十年代济南市公安系统众所周知书法名人之一。耳濡目染,家庭环境的熏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八十年代初,书法热刚刚开始,真正懂书法的老师也极少,处在这样得天独厚的家庭环境中,世彪先生是何等的幸运。祖父时常对他耳提面命,指点一二。茶余饭后,也免不了聆听父亲的教导。善悟的他领悟之后勤加练习,临池不辍。一次滕西奇教授问他:“我认识你时你临《集字圣教序》,快二十年了还在临《集字圣教序》。”世彪回答说:”《集字圣教序》是我的日课之一。”一座楼盖得有多高,就要看地基打地有多牢。欧阳文忠云:“只日学草书,双日学真数,真书兼行,草书兼楷,十年不倦当得名。”世彪先生临帖很是系统,寻根求源,他把汉简草字、章草作为草书的基础,二王流派法书作为创作的路径,唐楷、魏碑、汉碑、草书交替临摹作为日课。“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不追时风,不求狂怪,坚守传统,是他的学习思路。滕西奇教授在世彪书法展开幕式上时曾说:“世彪学习书法根植传统,路子正。”


《桃花源记》

       若形成自己的书法艺术风格,仅靠家学总是有限的。为避免”见狭、视浅、学不足”的弊端,他拜访师友,参观展览,开阔眼界,增加见识、学识。

《伤仲永》

      益转多师。每逢与师友在一起,就把自己学习书法理论和临帖中遇到的难题,诚恳地向师友请教。凭他对书法艺术难以割舍的情怀和执著的追求,研读古代书论,临摹古人法帖,不断的问,反复的学,在师友们的热心指教过程中,大有收益。寒来暑往,勤于请教,加上他的勤奋,这条艰辛的学书之路断断续续走了二十余年,所付出艰辛是可想而知的。他能潜心揣摩研究书法,凭的就是一个“静”字。2019年5月,世彪先生书法个展在济南市博物馆鹊华堂展出。山东大学教授、山东省书协副主席郑训佐先生在参观世彪先生书法个展开幕式时说:“耿世彪先生虽然从事的是商业活动,但后来我发现,他真正的事业却是在书法这一领域。世彪先生的创作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典范。耿世彪先生今天的展示,我们不能说他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是,他执着保持的理性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山居秋暝》

      傅雷先生说:“不从古典中泡过来的人,空谈创新。”不间断的揣摩古人笔迹,与古人对话。常言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在书法艺术的历史长河中游历,谁能坚持的久,谁就有可能成功。世彪先生是成功的,而成功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大凡爱好的事情,总能挤出时间来修练,这似乎是一个共性事。他不断寻求书法艺术之真谛,探究古人的书法技法精髓,凭的不仅是真心对书法艺术的热爱,还把业余时间投在了对书法艺术的研习上。从古代书法名家的笔迹和书论中汲取营养,滋润个人的书法修为,对他书法艺术风格的形成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兰草》

       什么艺术的成功都离不开天赋和功夫。世彪先生年少时在乡村,见祖父一有空闲就去他的书房里面读书写字。长大后又目睹父亲公务之余在书法上勤于用功。正是这样的身教胜于言教的示范,对他后来形成学、问自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谈到世彪先生的书品人品,还是一个字——“净”,干净之“净”。学艺先学做人,是他的修身之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他默默付出,为残疾人和受灾区捐赠书法作品是经常的事。他淡泊名利,热衷于书法传承和书法公益活动。他说:“艺术根植民间,才接地气。书法作品是用来观赏的,不是让人家‘猜’的,赏心悦目才是真正的艺术目的。书画艺术只有接地气,才能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服务大众。”他多次进社区为书法爱好者讲授书法技法,弘扬传统文化。历年来坚持文化下乡,在书法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等一系列活动中,他都是积极的参与者,已连续六年被文联系统评为先进工作者。

来源 天桥区融媒体中心

王玉振 本文来源:网易山东 责任编辑:王玉振_jn01
分享到:
跟贴0
参与0
发贴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房产
+ 加载更多新闻

【TED】怎么就你减肥比别人难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返回新闻首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