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腿、踢腿、身训、圆场、把子……踢腿动作刚劲,身段柔美协调,圆场稳中带快、快中求稳,加上精确在唱腔里每一个字的发声,都彰显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戏曲魅力。每天天不亮,东营区吕剧保护传承发展中心的演员陈依云就起床了。先是在家里练功,然后伴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与同事们一起开启团队的“早功”。尽管4月的气温还不算高,但几招下来,早已汗湿衣襟。陈依云是东营区吕剧保护传承发展中心近几年入职的年轻演职人员之一。吕剧“新秀”的快速成长,为东营区弘扬吕剧文化奠定了坚实的人才根基。
吕剧是黄河文化在东营大地的演变和发展,是东营最为宝贵的人文财富、最具特色的文化符号,更是东营区最靓丽的城市文化名片。如何推动吕剧艺术进一步创新发展、更富有魅力地呈现出来?东营区文化活动中心主任隋红霞介绍,东营区成立吕剧保护传承发展中心,与省吕剧院的交流合作积极打造“山东省吕剧院演艺人才实训基地”,并通过聘请省吕剧院3名吕剧艺术家进行艺术指导、复排传承经典剧目、实施老演员“传承带徒”等活动带动了新引进7名年轻演职人员的快速成长。
“既要真正让经典剧目活起来、传下去,切实承担起传承保护和弘扬吕剧艺术的重任,又要通过复排行动让演员站到舞台中央,得到系统学习,积攒舞台经验。” 市级吕剧非遗传承人、东营区吕剧保护传承发展中心演员王玲玲介绍,去年以来,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演员们对经典传统吕剧剧目开始了深入挖掘、整理、复排、推广演出,精心复排的传统吕剧《小姑贤》《借年》已巡演50多场次。目前,《姊妹易嫁》《王小赶脚》等传统剧目正在紧张排演中。
除参与紧张的练功、排练节目外,陈依云和她的同事们还承担着“牵手”庄户剧团的重任。每周,他们都会下沉到辖区各庄户剧团,既手把手教本领、提升业务素养,又按照“一剧团一经典”的要求,根据各团体实际情况进行指导传统剧目的复排排练。“东营阳光乡村戏曲艺术团复排的《墙头记》、区飞翔戏曲艺术团复排的《三拉房》等在指导提升后已全区巡演10多场,庄户剧团整体演出水平、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带动了东营区吕剧艺术遍地开花、繁荣发展。”隋红霞说。
“小黑驴儿它可真爱人,白眼圈,粉鼻子......”日前,王玲玲正在为东营区牛庄镇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们讲述吕剧的开山之作《王小赶脚》。开展“吕剧进课堂”教学活动,为吕剧传承发展培育后备人才,东营区已坚持实施十几年。“今年,我打算将动漫引入教学,激发孩子对吕剧的兴趣,就像在牛庄镇中心幼儿园这节课,我将吕剧《王小赶脚》的故事制作成动画片,让吕剧故事变得通俗易懂,幼儿园非常支持、配合我的吕剧教学,模仿制作了戏中‘毛驴’等道具,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戏中角色,更直观地感受吕剧艺术的魅力。”王玲玲介绍。
据悉,以聚力打造吕剧文化之乡为目标,东营区积极完善人才培育工程,探索实施“吕剧进校园”校本课程标准化工程,编制吕剧少儿绘本读物及乡土教材,努力在全省打造戏曲进校园“东营区样板”。同时,完善学校教育与表演传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逐步使“吕剧进课堂”活动实现全覆盖,吕剧艺术人才代代相传、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