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寿光市各级各类学校已全面步入正轨,老师们积极教研备课上课、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参加各类社团活动,校园又恢复了勃勃生机。
圣城中学
抓牢课堂主阵地
精准备课,全面掌握复学后学生学习情况,精准分析学情,做好从线上学习到在校学习的平稳过度;教师坚持教研、集体备课,全力打磨精品课堂,全面提高课堂效率;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把握教学进度,分享教学经验,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重视
将思政育人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复学伊始,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对学生集中进行疫情防控、心理健康、伟大抗疫精神等专题教育,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思想动态。
持续加强艺体教学
通过大课间、体育课及各类体育社团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增强学生体质;组织学生以家务劳动的形式进行劳动教育,及时将劳动成果发至班级群进行评选;利用黑板报、走廊等场地,开展美育成果展示活动,将学生艺术课上的优秀作品集中进行展示,美化了校园环境,增强了学生获得感。
实验中学
抓教研阵地,提
教导处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安排各级各科制定线上与线下教学衔接计划,一周内以复习、温故为主,提倡教师以课堂练习、学生作业全批全改等形式充分了解学情;教研组长组织学科教师进行研讨,针对学生居家学习期间的学习情况、存在问题、复学建议等进行全面摸排,总结分析学情。
重课堂阵地,促教学
坚持“双师课堂”,由一位老师课堂主讲,同学科教师听课协助教学,两位老师协作混合,提升学生课堂辅导频次;尝试分层教学,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尝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疏心理阵地,显温情
对暂不能正常
圣城小学
突出“细”,做好线上线下教学的衔接
复学后,组织各学科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就近期线上教学中学生学习参与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反馈,梳理总结。针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老师们互相研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提升教学质量,针对复课后线上线下教学的衔接,各学科组都提出了应对的措施。
突出“严”,志愿者助力护送上放学
严格按照错时错峰上下学,每个年级精准到具体的时间点,分成六个时段,通过护学岗、家长志愿者引导,拉长了学生上学行进的路线,确保入校的良好秩序;学校成立的疫情防控专班和校园安全管理专班,每天对各年级、各个细节点进行严格巡查,做到一天一
突出“实”,举办空中父母大学堂
学校成立心理咨询室、家庭教育指导师(现有15人)、传统文化志愿者组成的父母大学堂讲师团,开发录制了针对小学生及家长的微讲座、微视频,以微信公众号的形式发送给学生家长,让全校所有家长全部受益,秉持一个理念“好父母都是学习和实践出来的”,发放家长问卷,坚持问题导向,促进家校关系,真正办好家长和社会满意的家门口好学校。
现代明德学校
一日“三”研 实现线上线下无缝衔接
一日“三”
教学“缓”一步 缩短衔接适应期
返校后,学生难免会对常态学习节奏不适应并产生负面消极的心理,学校提前研判,科学规划适应衔接课程。返校当天不开设文化课,安排同学间自由交流、集体转校园赏春光、户外体育活动、心理调适主题班会等慢节奏的适应性训练。开学第一周以复习巩固为主,学习强度和难度坚持循序渐进。关注学生心理动态,对特殊学生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为回归常态校园生活复位、赋能。
“乐”“动”结合 助力学生体能恢复
体育教研室的老师们聚焦学生“恢复体能”的核心,开学第一节体育课就对学生的体能、身体状况等进行摸底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系统设计恢复性锻炼课程,根据授课情况动态调整课堂节奏,以师生晒汗水的评价方式,带领学生在体育课上恢复体能。大课间、阳光活动课上,除啦啦操、跳绳、踢毽子等常规活动外,老师还带领学生学习毽子操,各班自主进行有趣轻松的小组竞赛、师生对抗,让学生跑起来、跳起来、笑出声、流出汗,在快乐运动中恢复体能。
来源:学在寿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