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民小区是城市管理的基础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百米”,小区管理水平则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晴雨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加强和改进城市居民小区党建工作为路径,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小区议事协商体系,做到“协商议题由小区党组织征集把关、协商过程由小区党组织牵头组织、协商事项落实由社区党组织主导督办”,通过街道“邻里+”项目,以党群“微协商”架起沟通桥梁,为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找到突破口,吸引居民主动参与到小区治理中来,形成了更加温情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位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街道的清风小区建成时间较长,原有的广场设施难以适应居民生活需要,为社区居民打造一处舒适、温馨的乘凉和休闲场所迫在眉睫。为此,“清风议事厅”志愿服务队向东城街道“邻里+”工作组提报了“清风小区林荫广场硬化美化改造项目”。
广场如何建?建设广场钱从哪里来?都是摆在大家面前的难题。在府前社区党委领导下,志愿服务队以“清风议事厅”为主体,搭建起了协商沟通平台。
结合调查走访收集居民需求,同时吸纳有特长的居民参与到活动中,逐步完善广场改造方案。方案有了,募集改造资金又成了新的问题。社区资金有限,项目在“邻里+”平台支持下,通过线上线下筹款、社区公益基金会配比公益金、居民及爱心企业捐款捐物等多种方式顺利募集到了资金。
广场建设过程中,社区党委、共建单位、物业人员、直管党员、热心群众等群体,有的拿着铁锹平整路面,有的徒手搬运铺设路面用的地砖,大家齐心努力,共同为营造舒适温馨的乘凉和休闲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广场建成后,“清风议事厅”与居民协商制定林荫广场美化改造维护机制,共同使用维护好广场。
“邻里+”出幸福感,党群议出邻里情。通过小区调研、金点子征集、参与式协商、居民提案支持等主要方法,社区党委向小区居民征集对于某一社区问题的愿景和解决方案,鼓励引导居民盘点社区资源、发现社区问题、解决社区困难,成为了小区治理的“智囊团”,为小区建设治理献言献策。据介绍,“邻里+”计划已覆盖45个小区,百余名居民提案人参加了近30场立项评审会,最终落地开展公益项目500余个,形成了“邻里事、邻里议,邻里人、邻里评”的浓厚氛围。
就这样,依托“邻里+”项目平台,通过小区党群“微协商”,实现了需求在小区发现、资源在小区集聚、服务在小区开展、作用在小区发挥、纠纷在小区调处、矛盾在小区化解,使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层治理内容形式更丰富,有效提高了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和组织化水平,更是提升了小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