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口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从人才引进、人才激励,到创业支持、资金扶助,再到安居乐业,形成覆盖全过程、全系列、全方位的人才服务体系,让高层次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出成果。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实施“集聚英才·汇智河口”引才聚才工程,推进人才政策优化整合和“废改立释”。出台“人才新政”12条,细化制定《河口区引进顶尖人才(团队)“一事一议”实施细则》等11项配套细则,设立人才工作专项经费5000万元,聚焦高端人才、优秀人才、青年人才、技能人才、创业创新人才、油田人才等群体分类施策、精准扶持。设立3支产学研创新引导基金,累计投入财政扶持资金1160万元,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37个。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打造“1+N”人才公寓分级建设体系,建设200余套人才公寓。完善人才金融支持机制,累计办理“科技贷”、“人才贷”等贷款6000余万元,为中小企业提供精准融资服务,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二是加快平台建设,完善创新创业载体。对黄河口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园原有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进行深入改革,探索推进“科技+财金+N个第三方”的运行机制。由区科技局主导创业园的管理运营,制定发展规划、组建运营团队、出台优惠政策,组织开展双招双引、项目入孵联审、企业管理服务;将资产划归国企,采取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方式,由区财金集团负责园区物理空间的建设、维护及物业管理与服务;运用市场手段,与同帆科创等第三方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借助社会力量,将项目、人才、资本、信息等资源汇集园区,提供全方位、专业化服务。建设河口区科技赋能中心,成立以企业负责人为主体的创新创业研究会,汇聚60余所高校院所400余名专家组建7个专家论证委员会,引进新辰逸科、海创人才等专业化服务机构,推动创业园由孵化企业向孵化产业转变,由综合性孵化器向专业化孵化器转变。
三是发挥人才作用,助推产业升级。引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高德利院士团队,开展超硬破岩材料、PDC钻头等高端油服装备技术研发,获授权专利23项;引进清华大学长江学者骆广生教授团队,开展化工微反应器技术研究,相关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引进山东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万鲁长研究员团队,联合实施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引进美国、巴西等国专家开展动物体外受精前端技术研究;华春渔业杨建敏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相关研究成果突破了“东参西养”的技术瓶颈和自然分布禁区,填补了区域性产业空白。累计与高校院所专家合作建成市级以上人才平台101个,35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48家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1.4%。